文郎大学成立30周年:不懈努力巩固在全球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文郎大学(VLU)建校30周年纪念典礼22日举行。典礼上,文郎大学荣获国家主席授予的二等劳动勋章。纪念典礼不仅是回顾学校三十年来成立与发展历程,更 肯定了文郎大学在越南乃至国际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声誉。

screenshot-2025-11-24-162125.png
文郎大学庆祝建校30 周年,并在 11 月 22 日于胡志明市举行的建校纪念典礼上获国家主席授予二等劳动勋章。文郎大学供图

越通社胡志明市——2025年11月22日是文郎大学(VLU)建校30周年(1995年–2025)。值此之际,文郎大学举行了一系列具有特别意义的活动。其中于11月22日上午9时举行的文郎大学建校30周年纪念典礼是一大亮点。典礼上,文郎大学荣获国家主席授予的二等劳动勋章。

教育与培训部常务副部长范玉赏,科技部常务副部长武海军,质量管理局局长、教授、博士黄文章等出席仪式。纪念典礼不仅是回顾学校三十年来成立与发展历程,更 肯定了文郎大学在越南乃至国际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声誉。

迈向国际的三十年历程

在30年成立与发展历程中,文郎大学在教育、科研与社区服务等领域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从建校之初怀抱打造人文、包容、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渴望,到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越南领先的民办大学之一。

特别的是,近年来在国际认证与排名方面的成果,更充分体现学校在提升教育质量、对标国际标准以及深度融入全球教育体系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根据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文郎大学位列 亚洲第 251 名,并进入 世界前 1001–1200 所大学。文郎大学的学术声誉指标位居全球第 392 位,这一关键指标反映了文郎在国际教育界的学术影响力与认可度。

文郎大学的优势学科也在国际教育版图上获得亮眼位置。例如,表演艺术专业位列 世界第 51–100 名,美术与设计专业进入 世界第 101–150 名(2025 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在质量认证方面,文郎大学通过了多项国际权威认可,如学校整体通过德国权威教育评估机构FIBAA认证;英语培训通过澳大利亚NEAS质量认证;多项培训项目满足 AUN-QA 和 FIBAA 标准。这些认证不仅体现了学校长期坚持的质量承诺,也是文郎大学在不断发展和融入国际教育体系中做出不懈努力的重要印证。

在教育规模方面,自 1995 年以来,文郎大学已培训超过 15.6万 名学生。目前,学校拥有 5.2万多名在校学生,提供超过 100 项国内培训项目及 30 项国际合作项目。庞大的校友网络活跃于科技工程、经济社会、传媒、建筑、健康等众多领域,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郎品牌”。

在国际合作与融合方面,文郎大学积极主动构建国际化教育环境,与全球 300 多个伙伴合作,其中包括多所地区与世界一流大学,为学生交流、联合培养与学术合作创造了广阔空间。过去五年中,来自 30 个国家的近 6000 名国际学生来到文郎大学交流或就读,同时学校也派出 超过 1200 名学生前往海外交流与实习。这些数字充分体现文郎大学在区域教育体系中的深度参与与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

凭借一系列卓越成就,文郎大学荣获二级劳动勋章。这一荣誉是对学校对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的认可。文郎大学校长、哲学博士、副教授陈氏美耀表示,“这份崇高的荣誉属于文郎大学历届干部、讲师、员工与学生。正是每一位成员的奉献、责任与不断革新的精神,铸就了文郎今日坚韧发展的姿态与稳步提升的地位。”

“开放式沙盒”教育理念:面向未来的战略方向

在建校30周年纪念典礼上,文郎大学校长陈氏美耀强调,文郎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塑造学校三十年发展历程与独特品格的核心要素。自创校之初,文郎大学便以建设人文、友善、尊重个体潜能的教育环境为使命。该理念被具体化成为 “品德—意志—创造”这一价值体系,将其作为贯穿所有教育活动的“红线”。陈氏美耀表示,“文郎大学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品德、意志、创造’三项核心价值,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

screenshot-2025-11-24-162144.png
在 11 月 22 日于胡志明市举行的建校纪念典礼上获国家主席授予的二等劳动勋章标志着文郎大学成立30周年。文郎大学供图

在人工智能、跨部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快速变化与发展的背景下,文郎大学认为,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思维革新。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已无法满足新一代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学校提出构建一个开放的学术生态,被称为“开放式沙盒(Sandbox)”,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自由尝试、创新与探索。

“开放式沙盒”模式为学生提供安全的试错空间,使他们敢于提出想法、敢于行动、敢于失败,并在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高度适应性,这些都是面向未来所必需的核心素养。

文郎大学的教育理念凝练为如下方向:“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具备道德素养与社会影响力,并能够带来积极社会价值的公民。” 换

言之,文郎大学不仅致力于培养专业技能,更重视培养“做人的能力”。学校希望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知识丰富、品格优良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未来公民。

文郎大学董事会主席裴氏云英强调,21世纪的大学应当成为“思想的灯塔、学术的 自由与人的品格”。文郎大学致力于成为启迪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突破思维定式的地方,使他们不仅吸收知识,更具备适应与引领变化的能力。裴氏云英指出, “大学无法预教未来所有的知识,但大学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与世界共同改变。”

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文郎大学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到课外活动的组织,全方位营造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旨在培养兼具智慧、品格与使命感的“文郎人”。
陈氏美耀表示,“人是文郎最宝贵的财富。正是每一位文郎成员的智慧、热情与不断创新的精神,铸就了学校的持久价值。”

面向未来,文郎大学将继续坚定推进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正大力投入资源,升级校园基础设施,扩展符合国际标准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打造现代化、安全且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环境。自2025—2026学年起,文郎教育综合体将全面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文郎大学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体系。

在提升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也持续加强国际化战略,并深化与企业、地方政府及社区的合作。这些合作将成为帮助文郎大学学生拓展实践经历,将知识应用于现实工作,提升职业技能,并将创新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的重要桥梁。

文郎大学三十年的辉煌历程,充分展现了学校人文教育理念的强大生命力,以及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坚定意志。凭借扎实的基础与已取得的成就,文郎大学自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完)

越通社

更多

途经得乐省的一段铁路被洪水冲毁。图自越通社

越南铁路部门继续停运11月25日至27日部分列车

受中部以南地区(谣池—芽庄区段)洪涝灾害影响,越南铁路运输股份公司发布通报,从即日起至11月27日继续停运部分客运和货运列车,同时缩短途经谣池至芽庄区段的客运列车运行区间。

出席会议的越南代表团。图自越通社

越南退伍军人企业模式在地区广受关注

据越通社驻雅加达记者报道,第二届东盟退伍军人联合会企业论坛(VECONAC)于11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吸引地区内多国代表出席。从事水产品、农产品、设计、建筑等领域的15家越南企业参加了论坛。

许多组织和个人都在向洪水灾民伸出援手。图自西贡解放报

Vingroup 再拨5000亿越盾支援越南中部救灾重建

面对中部各省因持续暴雨洪灾遭受的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Vingroup 集团已紧急致函政府总理、各位副总理及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表示将追加 5000 亿越盾用于抢险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欧盟救援物资。图自越通社

越南接收欧盟的救援物资

11月24日上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堤防与防灾管理局接收了从卢森堡运抵河内内排国际机场的欧盟救援物资。

越通社社长武越庄参加活动。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发起为受洪涝灾害影响民众捐款活动

发扬团结精神,响应“全民支援中部与西原地区同胞克服洪涝后果”的号召,11月24日上午,越通社在河内李常杰街5号国家通讯中心举行“支持同胞克服洪涝灾害影响”启动仪式。

众多个人、家庭、企业和机关单位主动将物资运送到救援接收点。图自越通社

首都与全国同心协力 共助中部灾民渡过难关

近日,河内市多个救援物资接收点持续收到社会各界为帮助中部地区同胞克服暴雨洪灾影响而捐赠的大量款项与物资。在首都各级政府、团体组织及民众的积极响应下,各项援助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

旅法越南人代表在塞尔吉市文化节上表演节目。图自越通社

法越携手跨越边境 支援顺化古都克服灾害损失

在越南顺化市及中部多省正遭遇多年未遇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背景下,顺化市与法国塞尔吉市之间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关键支柱。从地方政府到文化社会组织以及旅居法国越南人社群正一齐行动,及时支援顺化古都渡过难关。

救济大米被运往遭受洪水严重影响的地区。图自越通社

国际媒体:越南政府加大力度 全力应对洪灾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越南在此次灾害中的迅速反应、强有力的指导以及各力量之间的高效协同。诸多国际媒体机构和组织普遍认为,这充分展现了越南在气候变化日益复杂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和保护人民安全的能力、团结精神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