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市制定配套的机制和政策以吸引外资

3月7日下午,河内市工贸局与越南驻新加坡大使馆商务处和新加坡工商业联合会(SCCCI)、越南工商联合会举行了河内-新加坡企业接洽合作会议,吸引了数百家企业参加。
河内市制定配套的机制和政策以吸引外资 ảnh 1附图 。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3月7日下午,河内市工贸局与越南驻新加坡大使馆商务处和新加坡工商业联合会(SCCCI)、越南工商联合会举行了河内-新加坡企业接洽合作会议,吸引了数百家企业参加。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孟权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为了吸引外资,河内市制定了配套的机制和政策,包括推动建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以吸引外资。

本次会议是一次具有切实意义的活动,为两国企业探讨投资合作机会和加强对接等创造条件。河内市希望双方企业促进合作,成为彼此重要、可靠和可持续的合作伙伴。

阮孟权表示,河内市将协助投资者了解投资法律、政策和程序;对国际企业宣传和介绍河内市的投资环境、政策和潜力等。

多年来,河内市在吸引外资方面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从1986年至今,河内市吸引外资达约614亿美元。2022年,河内市吸引外资17.7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15%,位居全国第6位。

其中,新加坡是河内市的重要投资来源地。截至目前,新加坡对河内注册资本总额达114亿美元。2022年,新加坡对河内的投资总额约6.16亿美元,占外国投资者对河内市投资总额的34.7%。

越南工商联合会常务副主席阮光荣表示,新加坡是河内市的主要进出口市场。 2022年,越南商品对该市场的出口额达到6.15亿美元,占河内市出口总额的3.6%。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工具和配件,占河内对新加坡出口总额的46.7%;木材及木质材料占3%;电气、计算机和计算机配件占 2.5%。

新加坡企业之所以加速对河内投资,是因为越南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复苏势头强劲,2022 年 GDP 增长率达到 8%。凭借这一发展趋势,越南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正因如此,许多新加坡公司寻求对河内乃至越南的基础设施、制造业、物流、交通、教育、旅游、金融和农业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今后,新加坡企业将扩展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

同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确保产业规划、土地规划等信息公开透明等。

在会议上,河内市企业希望在开发节能环保产品方面与新加坡企业建立联系。(完)
越通社

更多

越南驻巴西大使裴文毅与巴西大豆生产商协会(Aprosoja)主席毛里西奥·布丰。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巴西推动多领域合作

越南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巴西在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并借此拓展进入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及其他拉美国家市场的机会。

2025年第三季度越捷航空实现强劲增长。图自越通社

2025年第三季度越捷航空实现强劲增长

越捷航空股份公司(HoSE: VJC)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据报告,越捷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强劲增长,完成全年计划的97%,显示出疫情后持续复苏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越南茶叶出口量约达近1.2万吨 创汇2090万美元。图自越通社

越南茶叶出口量约达近1.2万吨 创汇2090万美元

2025年10月,越南茶叶出口量约达近1.2万吨,出口额约2090万美元。累计前10月,全国茶叶出口量超过10.9万吨,出口额达1.88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0.2%和11.2%。茶叶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1723.4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

越南咖啡连锁品牌Three O’Clock于11月8日正式登陆印度市场。图自tuoitre.vn

越南咖啡品牌进军印度十亿人口市场

越南咖啡连锁品牌Three O’Clock于11月8日正式登陆印度市场,在哈里亚纳邦古尔冈市开设首批三家门店,标志着该品牌将于今年11至12月陆续开业的六家连锁门店正式启航。

越南展区。图自越通社

越南在2025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上印象深刻

越通社驻意大利记者报道,第82届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EICMA 2025)于11月4日至9日在意大利北部米兰市Fiera Milano Rho展览中心举行。越南支持工业协会(VASI)在第82届EICMA展览会上设立了越南展区,旨在支持越南企业与全球两轮车客户沟通,推广越南制造业,并掌握最新技术趋势。

越南罗非鱼。图自越通社

越南罗非鱼首次进入巴西市场

越南首批出口巴西的罗非鱼即将抵达桑托斯港。此批产品的成功输出,不仅是越巴双边贸易的实质性突破,更是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巴西正式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后,双方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体现。

前10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8%。图自越通社

前10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8%

越南财政部11月8日公布,2025年1月至10月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2180万亿越盾,完成全年预算的111%,较去年同期增长30.8%。财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呈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