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2年:党际外交为维护和平环境、提升国家地位贡献力量

越共十三大明确指出,对外交往工作要在营造和维护和平稳定环境、调动外部资源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家威望和地位等方面发挥先锋作用。
回望2022年:党际外交为维护和平环境、提升国家地位贡献力量 ảnh 1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对外部部长黎淮忠。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越共十三大明确指出,对外交往工作要在营造和维护和平稳定环境、调动外部资源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家威望和地位等方面发挥先锋作用。

越通社就2022年对外外交工作所取得的全面成果、今后的对外交往工作方向等采访了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对外部部长黎淮忠。

黎淮忠表示,在党际外交中,越南落实扩大合作伙伴关系的政策,不仅与世界各国政党合作,而且还与各国的民间组织进行合作。一年来,对外交往工作的合作伙伴网络有了很大的扩展,形式也丰富多样。

越南近年来在开展相关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与主要政党和周边国家增进相互了解,巩固了政治互信,提出今后更有效的合作方向。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底阮富仲总书记对中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此次访问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功。双方认为,这是两国非常重要的政治外交活动,对国际和地区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对于老挝和柬埔寨两个邻国,今年是越老建交60周年和《越老友好合作条约》签署45周年;越南与柬埔寨建交55周年。在友好团结年的框架内,两国举办了许多务实、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为加强两党两国关系做出了贡献。

此外,越南参加了东南亚国家政党的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加强同日本、韩国、欧洲各国等政党的关系;开展了同非洲和拉美地区各国的外交活动等。

党际外交同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落实三大支柱外交政策。

黎淮忠表示,世界和地区形势错综复杂,大国竞争愈演愈烈,极端主义抬头,多国政局震荡等。

2022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越南外交部门同步、主动、积极地履行了为维护国家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任务,并不断努力争取外部资源促进国家的发展,同时为提高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做出贡献,为地区和世界的共同事务做出贡献,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

对于2023年党际外交工作的核心任务,黎淮忠表示,2023年党际外交工作的头等优先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2月18日“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并提高党的对外交往成效”的第32-CT/TW号指示精神,有效实施党的对外工作,发挥党际交往的先锋作用,增强预报工作质效,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发挥现有优势。同时,提高对外交往工作人员的素质等。

为了发挥对外交往工作三大支柱的成效,黎淮忠表示,要充分领略越共十三大所提出的重要观点,即建设以党际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为三大支柱的全方位、现代化的越南外交。

此外,应确保对外交往工作各个环节的高效配合,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不同合作伙伴的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完)
越通社

更多

洪水对得乐省水产养殖网箱造成了严重破坏。图自越通社

国家银行扩大对受自然灾害影响客户的支持范围

11月25日下午,越南国家银行宣布,已发布第10328/NHNN-TD号公文,要求第8、9、10和11区的信贷机构和国家银行分行重点实施相关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克服2025年10月和11月第12号和第13号台风以及洪水造成的损失,落实政府总理关于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定民生。

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场景。图自越通社

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强化跨国毒品犯罪协同打击机制

在11月25日下午举行的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期间,多位国会代表就近期破获的“金三角”至越南1.2吨毒品走私案回应媒体提问。代表们一致认为,当前毒品犯罪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组织化特征,亟需加强预防打击力度,完善跨国协作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跨境毒品案件能够快速响应、协同处置。

越南驻斯里兰卡大使郑氏心。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斯里兰卡拓展各潜在领域合作范围

越通社驻南亚记者报道,越南驻斯里兰卡大使郑氏心11月25日在科伦坡会见斯里兰卡环境部长兼斯越友好议员小组主席达米卡·帕塔本迪(Dammika Patabendi),共商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议会合作以及民间交流的措施。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黎氏秋姮与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局代理总司长葆拉·潘帕洛尼。图自越通社

越南和欧盟推动全面合作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黎氏秋姮11月24日在布鲁塞尔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总部与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局代理总司长葆拉·潘帕洛尼共同主持了第六次越南—欧盟联合委员会会议,旨在落实《越南与欧盟全面合作伙伴框架协议》(PCA)。

越南水手在训练中。图自越通社

越中海军编队在北部湾开展联合巡逻

11月25日下午,越南海军第二区171旅09和17编队已返回胡志明市迪耶(Rạch Dừa)坊171旅军港,圆满完成越南海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在北部湾举行的第39次联合巡逻任务。这是双方自2006年起开展的年度协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