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明政总理出席岘港市边境乡一贯制寄宿学校开工仪式
10月16日下午,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出席岘港市边境乡西江九年一贯制寄宿、半寄宿学校项目开工仪式。
10月16日下午,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出席岘港市边境乡西江九年一贯制寄宿、半寄宿学校项目开工仪式。
10月8日下午,山罗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在西北广场举行2025年第二届傣族群舞艺术大联欢开幕式。
为了落实莱州省委《关于2021-2025年阶段保护与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面向2030年》的第4号决议,莱州省各地方已经采取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做法。
近日,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在林同省大叻市春香坊举行了题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第6号项目实施5年总结会议。该项目属于2021—2025年“少数民族与山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目标计划”。
拥有超过1,500公顷澳洲坚果种植面积的林同省广直乡,已形成全省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澳洲坚果专业种植区。这一经济作物不仅帮助众多少数民族家庭摆脱贫困,还为提升祖国边陲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作出了积极贡献。
位于林同省北平乡的平德占族陶瓷村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占族陶瓷制作艺术于两年多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这里正在经历显著而积极的发展。平德陶瓷村的强势复兴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计,也体现了占族文化在现代洪流中依然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在雄伟的西昆岭脚下,宣光省清水乡沙斌村宛若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徐徐展开。层层绿苔覆盖在棕榈叶铺顶的高脚屋上,与白云、梯田和古老的山雪茶树交相辉映,勾勒出边境地区独特而古朴的意境。
9·26世界避孕日首次发起于2007年,现已成为全球广泛响应的国际活动。在越南,青少年妊娠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这一天尤为重要。
位于宣光省清水边境乡(Xà Phìn)的沙斌“苔藓村”,共有54户270口人,村民全部为瑶族人。他们居住在铺满青苔的棕榈叶顶高脚屋下,四周云雾缭绕,梯田层叠,古老的山雪茶树点缀其间,勾勒出边陲地区独具韵味的古朴风貌。
8月27日,广治省边防部队指挥部与当地政府和赞助商在长山乡举行仪式,向少数民族困难群众交付100套新建住房。这是消除危旧房项目的一部分,拟在民化、长山和金银3乡共建256套房。
8月13日上午,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在2021—2025年阶段山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目标计划实施情况总结暨2026—2030年阶段方向部署的全国会议上发表总结讲话时强调,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8月13日上午,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在2021—2025年阶段山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目标计划实施情况总结暨2026—2030年阶段方向部署的全国会议上发表总结讲话时强调,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8月12日,国际救助贫困组织(CARE)越南代表处与社区发展中心(CDC)和得乐省亚庸(Ea Drông)乡和居包(Cư Bao)坊人民委员会联合举行仪式,总结了“奋发图强-发展可持续生计”项目。
越共中央政治局于2025年7月18日作出结论后,“在100个陆地边境乡建设100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战役正式启动,建设期限仅为13个月。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紧迫性的特殊决策,旨在缩小教育差距,培养当地人力资源,坚守祖国前哨。
石琴是越南古老的打击乐器,已有数千年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西原锣钲文化空间”中的传统乐器之一。在同奈省,除了保存有数千年历史的古石琴之外,近年来还有许多由艺人新制作的石琴,陈列在各类文化保护区和博物馆,以满足民众的参观、学习与体验需求。
凭借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特点,同奈省被誉为“东南部地道文化的缩影”。这里汇聚了丰富的当地知识价值,深深留扎根于社会生活与居民心中。从村寨组织形态、风俗习惯、村老年人的角色、社区规约体系,到关于信仰、习俗、节庆和民间艺术的知识宝库,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塑造出同奈省独有的文化面貌。
一套展现斯丁族(S’tiêng)传统生活的实物藏品,正在同奈省Bom Bo乡斯丁族文化保护区展出。此次展出的逾100件展品,均为斯丁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传统器物,充分体现了他们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民间智慧、富于创造力的成果,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与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
昆嵩省正动员整个政治体系协助特困的少数民族同胞改善居住条件,搬进更加宽敞、整洁的新家。其中,公赖县表现突出,提前完成155间临时破旧房屋的改造任务。
这是来自奠边省朵佐县骋泙乡的两位赫蒙族民间艺人——江氏梅与江氏模。她们正专注地展示着精湛的刺绣与蜡染技艺,精心制作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