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胡志明市——贯彻落实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尊重事实、正视事实和说事实”的精神,胡志明市已逐步摆脱了官僚式、集中式管理模式,进行革新,把胡志明市同全国共同迈进历史新阶段。
事实革新初期,胡志明市早就提出走向出口的经济战略。从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胡志明市已提请党中央审议批准本市试点成立集中式加工区和工业区。其后,这一定制已被法制化成为全国共同的规定。截至目前,胡志明市工业区和加工区共有16个,其中,1991年成立的全国首个加工区—新顺加工区已成为越南成立加工区的成功典例。
原胡志明市加工区与出口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武真忠表示,胡志明市各工业区和加工区24年来的重要贡献就是培训和吸引高素质人力资源,逐步形成先进管理方式,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事业服务。
胡志明市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实现制定各种企业形式,为私人投资者参加投资经营打下法律基础和树立信任。1989年,胡志明市已颁发了定制私营企业、责任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等企业形式的决定书,为依法促进私营企业发展创造便利。
胡志明市国会代表团副团长陈游历认为,这可视为国内首个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规定,为经营主体提供法律保障。可以说,这是第八届国会颁布1991年《私营企业法》和《公司法》的实践基础。
在鼓励私人经济发展的同时,1992年,胡志明市已主动建议政府允许试点展开国企股份制改革。1996年,这一主张已成为政府的计划。此外,胡志明市早就对地方国企系统进行重组,实现合并、解体或重新组成地方国家总公司等。
在1986—1990年阶段,在信贷基金、信贷合作社、信贷与投资中心等模式的诸多集体信贷组织已成立。1987年10月,胡志明市已试点成立全国首家股份银行的西贡工商股份银行和1989年月成立进出口银行。本着这一实践,国会于1990年5月23日已颁布了银行法令,为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创造便利。
胡志明市还主张实现土地更换模式来兴建交通公路和新都市区,富美型新都市区是一个典范。从这一成功的模式,“用土地换机基础设施”的模式以不同形式在全国展开。此外,胡志明市于1997年已成立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基金会(HIFU)(现改名为胡志明市国家金融投资公司——HFIC),为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集各经济成分的资金。
近几年来,胡志明市已成功开展平抑市场计划,企业与银行对接计划等,有助于抑制全国通胀,向企业发放数万亿越盾的贷款。(越通社—V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