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2013年《宪法》实施10周年:多项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和国际法

胡志明市法律大学于10月16日举行“2013年《宪法》实施十年”的学术研讨会。
越南2013年《宪法》实施10周年:多项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和国际法 ảnh 1胡志明市法律大学于10月16日举行“2013年《宪法》实施十年”的学术研讨会。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 ——胡志明市法律大学于10月16日举行“2013年《宪法》实施十年”的学术研讨会。

行内专家在研讨会上强调,2013年《宪法》实施10年的实践表明,其中许多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和国际法。

具体的是,人权和公民权利限制原则是2013年《宪法》中最突出的内容之一,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越南国家对人权问题的关注,而且也体现了越南的民主程度以及越南法律与国际法的兼容性。国际人权法。该原则要求: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权利限制,限制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和社区的特别价值。

胡志明市法律大学行政与国家法学院讲师阮梅英硕士表示,2013年《宪法》是越南第一部正式将此内容确立为宪法原则的宪法。其中第14条第2款规定,“人权、公民权利只有在国防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社会道德、公共卫生等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受限制”。该原则确定了国家机构实施的权利限制措施的合宪性的界限。

阮梅英指出,2013年《宪法》规定,对人权和公民权利的限制必须是为了保护更大的价值,包括“国防、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社会道德和公共卫生”。这些限制措施只有在有必要保护社区、社会的价值和共同利益或国家存亡才能由国家主管机构采取。

目前,国际法限制基本权利的理由中,“保护公共秩序(public order)”是最为普遍的根据之一。因此,以确保“公共秩序”为目的权利限制得到了许多有关人权的国际文件的认可。 《世界人权宣言》(UDHR)第 29 条承认,在民主社会中,为了“满足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公正要求”,个人权利可能受到限制。由此可见,2013年《宪法》关于人权和公民权利限制原则符合国际法和客观实际。

越南2013年《宪法》实施10周年:多项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和国际法 ảnh 2原国会办公厅副主任陈玉唐教授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另一方面,原国会办公厅副主任陈玉唐教授谈及2013年《宪法》中国家权力的行使问题时表示,2013年《宪法》首次将控制国家权力问题宪法化。其中,国家权力除了分配和协调外,还对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的行使进行控制。(完)

越通社

更多

文莱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图自越通社

文莱将越南视为东盟区内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值此文莱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Haji Hassanal Bolkiah)于2025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越南驻文莱大使陈英宇就此访意义和两国合作成果接受了越通社驻东南亚记者的采访。

广西贸促会会长杨雁雁。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中国深化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领域合作

越南与中国在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领域仍有巨大合作空间,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在2025年秋季经济论坛框架下于27日下午在胡志明市举行的越南—中国企业对接研讨会参会代表的共同看法。

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杜雄越大使主持磋商活动。图自越通社

越南就第十一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开展磋商

11月24日至26日,第11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指定大会主席、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杜雄越大使在奥地利维也纳主持了与各区域组织、缔约国以及设在维也纳的相关国际组织(其中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磋商活动。

会议现场。图自越通社

越南内务部与国际伙伴政策对话会在河内举行

11月27日上午,越南内务部在河内召开内务部与国际伙伴政策对话会。国际劳工组织(ILO)驻越首席代表朴信元(Sinwon Park)、联合国妇女署驻越首席代表卡罗琳·尼亚马耶蒙贝(Caroline Nyamayemombe)、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越代表拉姆拉·哈立迪(Ramla Khalidi)和各国驻越大使和大使馆代表出席对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