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边境口岸进出口活动日趋活跃
据统计,2025年前九个月,越南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预计达6,8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出口额3,487.4亿美元,进口额3,319.2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68.2亿美元。
陆路口岸的进出口活动尤其活跃,农产品出口表现突出。
在老街省金城二号陆路国际口岸,每天平均有约500辆货车出入境。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单板木材、新鲜水果、咖啡、糖果、鞋类等;主要进口商品则有化肥、蔬果、焦炭、化工品及机械设备等。
老街国际口岸海关副队长范文福:“为了帮助企业实现快速通关,我们重点强化货物监管,落实减少实物检查比例的方案,并应用机械化设备,在确保监管质量的同时,为农产品等主要出口货物提供最高效的通关条件。”
据老街省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介绍,自与安沛省合并以来,老街省在经济空间与地理格局上迎来积极变化。各口岸正朝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进行力量整合与优化。
第二部分:数字化转型加速口岸货物流通
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是海关部门落实国家数字化转型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并已取得积极成效。
谅山省新清口岸作为越中陆路贸易的重要枢纽,当地职能部门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实现通关手续全程电子化。所有货车在入境前均需在线申报,企业信息得以及时处理与核验。
谅山省新清口岸海关官员武文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通过电子报关系统,企业可以远程申报并实时跟踪状态,系统还具备错误预警功能,帮助企业及时修正申报信息。”
谅山省福阳进出口有限公司代表柳秋慧:“谅山海关的电子化改革大大加快了货物通关速度,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目前,谅山省各口岸每日通关车辆约1,800辆。针对新鲜水果等易腐商品,职能部门实行优先通关与独立通道处理,海关人员中午及周末持续值守,有效缩短企业等待时间并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部分:智慧口岸——提升进出口竞争力的关键
建设“智慧口岸”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第57号决议的重要举措。总投资额达3.2亿美元的谅山智慧口岸试点项目,旨在打造越中及东盟地区现代化贸易枢纽。
该项目在越南友谊国际口岸——中国友谊关试点实施,分两阶段推进。目前,14车道货运专用通道扩建工程及跨部门办公楼建设项目已开工,其余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
谅山省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黄南:“我们正全力确保货运专用通道在2025年6月前按计划完工,其他项目将加快征地与施工,力争2026年第三季度全部完成。”
为确保项目高效实施,谅山省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保持密切合作,定期举行会谈与联合调研,借鉴中国多地智慧口岸建设经验。
中越友谊关—友谊货运通道智慧口岸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朱厚冬:“智慧口岸建设的目标是实现货物24小时内快速通关,保障两国供应链和生产链稳定。未来,我们将基于现有基础设施,力争使通关效率提升一倍。”
智慧口岸模式有望将通关时间缩短、物流成本降低10%至20%。预计到2027年,通关能力将提升2至3倍;到2028—2030年,将提升至现有水平的4至5倍。这一项目不仅将增强企业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也将进一步巩固谅山在越中—东盟贸易网络中的战略地位。智慧口岸试点的成功实施,势必成为全国复制推广的范例,为边境贸易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