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早在1945年,尽管当时内忧外患交织,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1945年11月23日胡主席已经迅速签署了关于“保护越南全国的古迹”的第65号法令。
他老人家曾强调,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一个民族灵魂与本质。哪怕只是失去一部分遗产,也意味着民族本色的丧失。因此,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是每一代越南人的责任。
对胡主席而言,保护民族文化特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特色融入生活、发展光大。这才是保护与弘扬民族文化特色的最好方式。
基于对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贯彻胡志明主席的教导,我党始终坚持重视文化遗产价值的立场,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党关于在革新时期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工作的作用和意义的主张路线始终保持一致,体现在国家政策法律体系中并付诸实施。
河内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中心,拥有多样而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这些遗产在数千年历史中不断积淀。目前,河内是全国拥有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地方。
凭借这些优势,河内在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自2012年以来,河内已开展形式丰富的遗产教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通过丰富多样的遗产探索活动,文庙-国子监、火炉监狱遗址等一些遗址已成功打造品牌,吸引更多游客。
此外,河内还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发现,从而有助于宝贵资料与图像的保存工作以及建设统一的遗址和“红色地址”数据库,让国内外民众更加了解首都传统文化。(完)
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