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部长裴青山:越南为2015APEC峰会成功举办作出切实贡献

越通社特派记者报道,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从11月13日至19日赴菲律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峰会)。
外交部副部长裴青山:越南为2015APEC峰会成功举办作出切实贡献 ảnh 1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裴青山接受记者的采访(图片来源: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越通社特派记者报道,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从11月13日至19日赴菲律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峰会)。值此之际,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裴青山就本届APEC峰会和越南的突出贡献等相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

裴青山副部长表示,今年APEC峰会在地区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举行,并取得一些成果。APEC经济体领导人通过并发表了两份宣言,一份部长级宣言和六份相关文件,聚焦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目标。

APEC首次在2010年增长战略基础上批准《亚太组织加强高质量增长战略》,将制度建设、社会融合和环境影响列为优先领域;通过《亚太经合组织服务业合作框架》;支持建立中小型和微型企业市场。

同意促进区域经济融合,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通过了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和世贸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强调加快全面、高效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建设的决心。

此外,本次APEC峰会还推出一些新机制和目标,展现一个合作日趋务实、范围日趋广大的APEC。第六次TPP首脑会议在此期间举行,强调12个经济体早日批准TPP协议的决心。

有关越南在本次APEC峰会上所作出的贡献,裴青山副部长表示,越南经济同地区国家相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越南是地区和国际经济实现互联互通的枢纽。越南刚结束四份新一代自贸协定谈判,正在致力同东盟国家完成东盟共同体建设。可以说,越南以新姿势参加本次峰会,并为峰会成功举办作出切实贡献。

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是APEC工商领导人会议和“加强经济融合促进包容性增长”第一阶段会议等系列会议上的特邀嘉宾和主旨发言人。张晋创主席强调了越南坚持推进革新,深化改革,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心。同时提出有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实现发展的系列切实倡议,获得APEC各经济体领导人高度评价。

张晋创主席强调,APEC应优先关注可持续发展、扶贫济困、水资源管理、缩小各国间发展差距、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这同时也是越南2010-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任务。

在此期间,越南高级代表团举行了系列双边会晤和接触,探讨促进双边合作,加强国际事务协调配合。值得关注的是张晋创主席同东道国菲律宾总统举行了会谈,见证建立越菲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签约仪式。积极主动同2015-2022年期间APEC东道国交换意见,为越南2017APEC成功举办做好准备。

张晋创主席还同地区和世界一流经济集团公司领导人进行交谈,介绍一个不断深化革新,融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以及刚刚结束包括TPP协定在内的自贸区谈判的越南。各家企业均表示关注和期待同越南扩大投资与合作。

可以说,今年APEC峰会成功举办具有重大意义,为亚太地区发展带来许多新机遇。这同时是作为2017APEC东道国的越南为APEC发展作出切实贡献的大好机会。(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国王。图自越通社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国王

据越通社特派记者报道,正在对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于当地时间17日上午在科威特首都巴扬宫出席隆重欢迎仪式后会见了科威特国王米沙勒·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

越南电视台团委书记阮怀担。图自越通社

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意见征询:制定青年人力资源长期发展战略

征求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提交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的意见,在党制定国家重要路线、政策和决策中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他们当家作主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时,每一名团员和青年不仅是“为党建言”,更是“秉持党的精神行事”,使每一个想法成为促进革新的动力。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第57号决议:建设专业化、现代化的行政体系

越共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12月22日签发关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突破发展的第57号决议(57-NQ/TW)正由各行业和地方本着快速、强有力、可持续、安全的方针深入、广泛而高效地落实。各产业和地方正积极从被动接受行政手续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创新、服务人民和企业的状态。

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和出席越南教师节(11/20)纪念典礼的代表合影。图自越通社

国家主席梁强:教育创新和质量提升是迫切要求

国家主席强调,本着团结、创新、改革的精神,教育部门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胡志明关于教育培训的思想,尤其是最新发布政治局关于推动教育和培训实现突破发展的第71-NQ/TW号决议;集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解决制度、机制、政策上的瓶颈和障碍;推动教育培训领域的创新与建设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