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波尔布特的记忆依然留在援柬越南老战士脑海里

越南志愿军帮助柬埔寨军民推翻波尔布特种族灭绝制度这一事件已经过去40年了。但对于曾经赴柬埔寨参加志愿作战的越通社干部、记者来说,在柬埔寨东部和东北地区战场的记忆仍依旧清晰。
推翻波尔布特的记忆依然留在援柬越南老战士脑海里 ảnh 1附图   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越南志愿军帮助柬埔寨军民推翻波尔布特种族灭绝制度这一事件已经过去40年了。但对于曾经赴柬埔寨参加志愿作战的越通社干部、记者来说,在柬埔寨东部和东北地区战场的记忆仍依旧清晰。

1975年4月17日抗美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波尔布特政权背叛了柬埔寨革命与人民并夺取了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波尔布特政权的统治时期,300多万名无辜的柬埔寨平民被杀死,柬埔寨民族濒临灭绝危机。波尔布特主张建设一个无学校、无集市、无货币、无知识的社会并迫使人民离开城市回归农村并在集体劳动区生活。

为了响应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的呼吁,越南志愿军于1979年1月7日已协助柬埔寨人民推翻红色高棉的统治制度。

而今天,从779号战场回来的老兵、志愿者又融聚一堂,一起回忆当年在柬埔寨执行任务的场景。

779号战场越南志愿军-黎泰寿:“跟其他战场不一样,凡是被波尔布特抓到的话,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跑。那年我们经常说,要随身带着子弹,如果无路可走,那就用这个,宁愿战死也不让他们抓到我们军队。”

越南志愿军愿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推翻残暴不仁的的波尔布特。这也是柬埔寨人民吧越南军队叫做“佛家部队”的原因。1989年9月27日,在柬埔寨政府有足够力量进行重建与发展事业,全部越南志愿军和专家返乡回国。

779号战场越南志愿军-阮庆孝:“金边解放后,越南军队向周边地区进军。我们走到哪,柬埔寨人民都向我们跑来。他们对越南人民军充满信任。可以说,他们的信任是我们努力战斗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直接参加作战的军人之外,越通社干部也担任十分重要的工作——信息联络任务。尽管遇到种种困难,但越通社干部始终胜利完成所交付的任务。

原越南通讯社社长-陈梅享:“越通社干部已及时传递战火相关信息。依我看,世界上没有任何通讯社敢于派遣数百名记者来战场帮助邻国。干部们甚至还带着粮食跟柬方分享,晚上也一起参加夜守工作等。”

柬埔寨首相洪森说:“实际上,若没有越南部队的英勇牺牲,柬埔寨民族就没有机会获得1979年1月7号的历史性胜利。”

柬埔寨国会主席韩桑林说:“柬埔寨人民始终牢记越南志愿军的巨大帮助,并传授给子孙后代,让他们永远铭记在心。没有越南共产党的协助,也没有今天的柬埔寨。”

柬埔寨国会主席韩桑林所说的话不仅表达了柬埔寨人民对越南所提供帮助的感恩之心,也再次肯定了越柬两党、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之情。(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将北宁省规划和发展成为中央一线城市。图自bacninh.gov.vn

致力将北宁省建设成为工业创新与创业中心

据北宁省建设厅厅长阮越雄介绍,未来该省将发挥自身作用和优势,建设协调发展模式,确保区域联动,在行政区划合并后的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形成经济走廊,力争在2028年前完成北宁省建设成为一线城市、中央直辖市的目标。

国防部副部长黄春战上将酋参加2025年迪拜航空展。图自《人民军队报》

越南国防部代表团参加2025年迪拜航空展

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防部邀请,由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国防部副部长黄春战上将率领的越南国防部代表团赴阿联酋参加2025年迪拜航空展(Dubai Airshow),并与阿联酋国防部开展工作会晤。

阿尔及利亚一流政治经济专家古米里。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阿尔及利亚关系迎来具有转折意义的发展机遇

关于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此次访问阿尔及利亚的意义,古米里先生强调,这不仅是巩固传统友好关系的契机,也可能成为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投资、文化及民间交流等各领域加速深入合作的里程碑。据他评价,越南与阿尔及利亚拥有“良好的关系基础,但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政府总理范明政和夫人黎氏碧珍拜会科威特前首相谢赫·纳赛尔·穆罕默德·贾比尔·萨巴赫。图自越通社

政府总理范明政拜会科威特前首相

11 月 17 日傍晚,正在对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前往该国前首相谢赫·纳赛尔·穆罕默德·贾比尔·萨巴赫的私人官邸进行拜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王储 。图自越通社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王储

越通社特派记者报道,正在对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于当地时间11月17日中午,在科威特首都巴扬宫会见了科威特王储谢赫萨巴赫·哈立德·萨巴赫。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国王。图自越通社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国王

据越通社特派记者报道,正在对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于当地时间17日上午在科威特首都巴扬宫出席隆重欢迎仪式后会见了科威特国王米沙勒·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