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市委书记王廷惠:将首都河内建设成为区域创新之都

几十年来,河内一直高举和平文化的火炬。今日,凭借创新城市的称号,河内市再一次强调对以人为中心方向促进发展所做出的承诺。
河内市委书记王廷惠:将首都河内建设成为区域创新之都 ảnh 1河内市委书记王廷惠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几十年来,河内一直高举和平文化的火炬。今日,凭借创新城市的称号,河内市再一次强调对以人为中心方向促进发展所做出的承诺。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越南首席代表迈克尔•克罗夫特(Michael Croft)10月2日在由河内市人民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越南办事处配合举行题为“就有关河内--创新城市提出咨询”高级座谈会。

2019年10月,首都河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城市”称号20周年,河内市以创新城市的称号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创新城市网络”的成员。

迈克尔•克罗夫特认为,河内--创新城市是21世纪的称号,本着面向未来方向,河内市努力成为世界和地区的创新、积极和负责任的成员。

除了有利于提高和平城市称号的地位外,创新城市的称号还有助于河内市发展成为创新之都,赋予人民权利和建设平衡、多样化与革新的经济体是该称号的真实价值。

迈克尔•克罗夫特强调,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城市网络后,河内可能与韩国首尔、新加坡、日本神户市、中国上海、印度尼西亚万隆、芬兰赫尔辛基、加拿大蒙特利尔、德国柏林和意大利都灵等其他“设计城市”加强合作与交流。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黎怀忠认为,创新城市称号一定为河内市继续保持与弘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授予其他称号的价值创造合理框架,为国家的利益和履行河内和越南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诺的义务作出贡献。

河内市委书记王廷惠强调了河内市在创新设计的传统、人力资源和动力等优势以及首都河内乃至越南在融入国际社会进程中的活跃发展。

王廷惠表示,河内市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在于到2025年朝着在国内和东盟地区中建设绿色、智慧、现代、竞争力高城市的方向推动首都河内迅速且可持续发展。

到2030年,将河内建设成为绿色、智慧、现代、活跃且有效发展,并在亚洲和国际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到2045年,河内市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且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对接城市并具有国际竞争力。

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新城市网络是河内市提高其地位,为河内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新形象的第一步伐,体现出千年文献首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城市网络于2004年成立,目的在于促进获得创新城市称号的城市之间的国际合作关系,以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新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基础。

创新城市网络由246个城市共同参与组成,共同肩负着同一使命:使创意和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创意城市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殊伙伴,不仅反应了创意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平台,同时也反映了创意是行动与创新的根源,这一点对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尤为重要。(完)

更多

越南加大对渔船的管控力度。图自越通社

副总理陈红河:要求农业与环境部制定与欧盟委员会工作方案

根据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在国家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捕捞指导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上作出的结论,副总理要求农业与环境部制定与欧盟委员会(EC)职能部门进行谈判、工作及交流的方案,着力减少被动性、增强主动性,并在国家打击IUU捕捞指导委员会第20次会议上汇报。方案需具体明确中央各部委、行业及地方各级的任务分工。

附图。图自https://thuysanvietnam.com.vn/

胡志明市强力行动推进解除IUU“黄牌”

2025年11月,欧盟委员会(EC)检查团预计将赴越评估越南落实有关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捕捞活动的相关建议的结果。此次检查被视为在考虑解除对越南渔业“黄牌”警告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越南数万名渔民以及水产加工和出口企业产生直接影响。

附图。图自hanoimoi.vn

越南将英语作为学校第二语言

越南政府副总理黎成龙近日签署第2371/QĐ-TTg号决定,批准实施“2025-2035年将英语作为学校第二语言及2045年远景”方案。

越南数字支付突破性增长 二维码交易额增长逾150%。图自越通社

越南数字支付突破性增长 二维码交易额增长逾150%

10月29日下午,越南国家银行公布了与非现金支付及06号提案实施相关的最新成果。其中,越南非现金支付持续爆发,通过二维码的交易额增长超过150%。互联网和移动端支付渠道也录得大幅增长,显示出数字支付趋势正日益深入民众和企业的日常生活。

职能力量将岘港市灾民撤离到安全地带。图自越通社

越南中部地区洪涝灾害:22080人已安全疏散

根据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堤坝管理和防灾局及越通社驻各地记者消息,由于持续强降雨和洪水形势,截至10月29日17时30分,受灾各省已组织撤离并安全转移了居住在滑坡、洪涝风险区域的7253户共22080名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