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侨胞渠道推动越南商品出口力度

目前,正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生活和工作的越南侨胞数量超过500万人。通过旅居各国的越南侨胞,许多国内企业能够更便利、更迅速和更有效地使越南农产品走向世界。
通过侨胞渠道推动越南商品出口力度 ảnh 1越南的一间展位。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目前,正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生活和工作的越南侨胞数量超过500万人。通过旅居各国的越南侨胞,许多国内企业能够更便利、更迅速和更有效地使越南农产品走向世界。

越南商品在世界上的销售市场日益扩大。除了越南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努力及其开发市场的能力外,旅居各国越南人社群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这被视为帮助越南商品走得更远,并在全球各大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重要力量。

尽管得到了初步成功,但许多行内专家和企业认为,为使越南商品更好的进军国际市场,需要制定长期的战略。

越南外交部海外越南人国家委员会经济关系与科学技术司司长范越雄认为,在今后,有必要建立海外商人网络,以便在国外市场打造分销渠道,规避市场风险。

越南驻澳大利亚商务参赞透露,越南驻澳大利亚商务处一直协调各家企业来推广越南商品,帮助越南农产品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目前,越南的ST25大米已在澳大利亚全国上架,越南榴莲也成功走进该市场。今后,该商务处将配合为越南荔枝、龙眼和椰子等新鲜水果举行销售促进活动,为这些产品开辟深度进入该市场的机会。

在韩国市场,越韩商人与投资协会(VKBIA)主席陈海玲表示,拥有把产品销往韩国、日本、欧洲、美国等苛刻市场愿望的企业,首先要满足这些市场的标准。因此,VKBIA有意成立在韩国越南出口商品促进中心,以加大与韩国大型分销商和旅居韩国越南人的企业的对接力度,旨在向韩国市场推介更多的优势产品。

此外,在中国越南企业协会主席潘氏茶媚表示,越南向中国出口各种热带农产品、水产品、纺织品、手机、电子产品等。同时,从中国进口生产原辅料和温带农产品。然而,越南商品的缺点是产品价值低,主要为农产品。

因此,潘氏茶媚认为,在对外出口之前,企业需要树立其品牌,设计商品识别商标,了解在中国的各种销售渠道,如:寻找代理商和分销商。另一方面,越南企业应参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完)
越通社

更多

西宁力争成为越南南部高科技养殖中心。图自越通社

西宁力争成为越南南部高科技养殖中心

在越南养殖业日益受到国际市场关于质量、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等严格要求的背景下,西宁省早已确立了发展高科技农业的战略方向,特别是在绿色养殖领域。

清水国际口岸。图自越通社

清水国际口岸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

2025年前6个月,该口岸进出口总额达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这是多年来的最高增幅,显示出宣光省与中国云南省边境贸易活动的强劲复苏与突破性发展。

2025年6月CPI上涨3.57%,其中有9个类别价格上涨,2个类别下降。图自越通社

2025年第二季度越南CPI上涨3.31%

据越南财政部统计局局长阮氏香5日在第二季度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发布的消息,2025年6月,越南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8%,其中城市地区上涨0.5%,农村地区上涨0.45%。在11大类主要消费商品和服务中,有10类价格上涨,仅邮政和电信类价格下降。

Petrolimex在海防港的进口石油仓库。图自越通社

2025年上半年越南实现贸易顺差76.3亿美元

据越南财政部统计局7月5日上午公布的数据,2025年6月,越南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76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1%,环比下降3.2%。上半年累计进出口总额为43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出口增长14.4%,进口增长17.9%,实现贸易顺差76.3亿美元。

附图。图自越通社

越南木材行业面对市场波动 扩大国际市场

越南木制品出口市场正受到地区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在此背景下,越南木材企业正积极寻找新出路,以维持行业的整体发展并重塑越南木材产业在全球贸易版图上的地位。

越南驻保加利亚大使阮氏明月参加座谈会。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保加利亚探讨促进经贸投资合作的途径

7月3日,越南驻保加利亚大使馆与保加利亚商工会(BCCI)联合举行越南—保加利亚经济合作论坛。越南驻保加利亚大使阮氏明月,保加利亚商工会主席茨维坦·西美昂诺夫(Tsvetan Simeonov),保加利亚外交部副部长尼克莱.帕夫罗夫(Nikolay Pavlov)等领导代表一同出席。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对美市场贸易促进研讨会即将举行

越南工贸部贸易促进局近日表示,将于7月16日以线上形式举办“对美国市场贸易促进促进会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聚焦企业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包括美国消费趋势、技术标准、原产地规则、进口税、物流体系,尤其是跨境电商渠道。

越南许多地方都拥有巨大的碳信用额利用潜力。图自互联网

地方经济与碳信用额

越南许多地方都拥有巨大的碳信用额利用潜力。如果得到充分重视,这将为当地经济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