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简讯2020.11.21

11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经济体领导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27次领导人会议开幕式。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出席会议。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和通过后疫情时代区域合作新愿景。
越通社简讯2020.11.21 ảnh 1阮春福与海防市安老县选民接触时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11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经济体领导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27次领导人会议开幕式。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出席会议。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和通过后疫情时代区域合作新愿景。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7次领导人会议11月20日通过了指导APEC未来20年合作的《2040年APEC布特拉加亚愿景》。

·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和海防市国会代表团11月21日上午与海防市安老县选民接触,通报越南第十四届国会第十次会议取得的结果。

·11月21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陈国旺同安沛省第十四届国会代表与站奏县、文振县、木江界县和义路市选民面对面交流。

·21日下午,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举行会谈。

·11月21日在河内,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书记、越南国防部部长吴春历大将会见正对越南越南进行访问的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RobertO'Brien)。美国驻越南大使和国防武官参加会见。

·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与河内市人民委员会21日上午在李太祖塑像广场联合举行第三十一届东南亚运动会启动仪式。期间,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领导、河内市人民委员会领导和东盟各成员国驻越大使馆代表一同按下按钮,正式启动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倒计时365天活动。

·11月21日下午,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陈青敏率领工作代表团就灾害重建工作落实情况与广南省举行工作座谈会,看望慰问当地灾民并向该省提供120亿越盾的援助资金,用于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11月21日在北江省,越南友好联合会越柬埔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与越柬友好协会北江省分会联合举行有关越柬友好协会在与柬埔寨没有共同边界线省市的组织建设与运行情况的专题会议。这是庆祝越柬友好协会成立45周年(1975.1.22-2020.1.22)和迎接预计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切实活动。

·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题为“联合国安理会如何资助阿富汗和平进程”的高官视频会议。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邓庭贵大使出席会议。

·2020年越南小姐选美大赛总决赛11月20日晚在胡志明举行,来自清化省的佳丽杜氏河从全国35名佳丽中脱颖而出夺得冠军。

·第二届东南亚体育联合会会议11月20日以视频方式举行。本届会议讨论关于与2021年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筹备工作有关的各项问题;通过东南亚体育联合会的条例以及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清单。

·由世界经济论坛、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阿斯利康制药公司联合启动的"致力于全球卫生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韧性合作项目"在越南正式亮相。该项目将在八个国家实施。其中,越南是唯一的亚洲国家将开展该项目。(完)
越通社

更多

范明政总理与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出席越南与南非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图自越通社

越南坚定支持非洲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南非媒体认为,范明政总理此访以及与南非达成的协议延续了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近期对越南国事访问的结果,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并在农业、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扩大合作。

河内市委常务副书记阮文锋代表首都党委、政府和人民,分别向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三省各移交100亿越盾援助款项。图自laodongthudo.vn

河内市向得乐省、林同省与庆和省提供300亿越盾救灾援助

为响应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号召,践行“河内为全国、与全国同行”的精神,河内市于11月24日下午在国会大厦举行援助资金交接仪式,向近期遭受持续暴雨和洪灾严重影响的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省提供总额300亿越盾的救灾资金。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潘英山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开幕

11月24日上午,由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在河内开幕。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11月23日,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美国驻越南外交使团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在河内联合举办“越南—美国友好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纪念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1995—2025)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