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简讯2019.8.7

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于8月7日上午接受各国新任驻越大使递交国书。
越通社简讯2019.8.7 ảnh 1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8月7日接受各国 新任驻越大使递交国书。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 ——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于8月7日上午接受各国新任驻越大使递交国书。

·2018年越南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022亿越盾(4521美元)/人。这是越南统计总局在8月7日上午举行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会议上提供的数据。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出席会议并宣布“国家劳动生产率”运动启动。

·越南政府总理刚刚签发2016-2020年阶段中期公共投资计划内部调整方案的决定。

·8月7日上午,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吴明珠会见了美国VISA集团亚太区总裁克里斯·克拉克(ChrisClark)。双方就建立在线支付系统的合作意向交换意见。

·8月7日,胡志明市友好组织联合会(HUFO)举行新加坡国庆54周年见面会。

·越南工贸部刚签发有关对来自中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聚丙烯等塑料制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第2334号决定。

·第18届东盟与中日韩农林部长级会议(AMAF 3)8月7日上午在承天顺化省举行。

·今年上半年河内市已同各省市合作打造727条安全蔬菜和肉类食品供应链,同比增加184条,相当于去年的34.4%。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驻越机构、越南保诚人寿保险公司与岘港市于8月7日联合举行“拯救海洋”活动,吸引800余名志愿者参加,共同清理岘港市海洋垃圾。

·8月7日上午,第23次越南国际食品饮料展(VietFood & Beverage2019)、越南加工技术及包装设备展览会(Propack2019)在胡志明市第七郡西贡会展中心开幕。

·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刚发布的2018年《全球网络安全指数》(GCI)调查报告显示,在175个国家及地区中,越南排名第50,与2017年相比上升50位。

·8月5日至8日,来自韩国东南电力总公司的35名志愿者和Better World组织、国际行动援助(ActionAid)越南办公室、越南社会保障计划和项目基金会代表一同参加在胡志明市平新郡平兴和一号小学学校的设施升级改造项目。

·坚江省防灾与搜救指导委员会透露,自8月1日至6日,该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给人民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经济损失可达775亿越盾。

·越捷航空公司已开通越南芽庄市至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直达航线。

·2019年国际军事比赛从8月3日至17日在俄罗斯莫斯科爱国者会展中心(Patriot)举行。越南人民军代表团参加比赛并在7个赛项进行角逐。今年比赛吸引来自39个国家的5000多选手参加,在30多个赛项角逐。

·2019年岘港国际马拉松将于8月9日到11日举行,参加今年马拉松的运动员数量为9000多人,比2018年增加20%。

·柬埔寨8月7日已公布了2019年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据此,该国人口增速放缓。

·今年以来菲律宾登革热死亡人数已提升至622人,该国卫生部门宣布全国暴发登革热疫情。(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范明政总理与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出席越南与南非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图自越通社

越南坚定支持非洲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南非媒体认为,范明政总理此访以及与南非达成的协议延续了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近期对越南国事访问的结果,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并在农业、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扩大合作。

河内市委常务副书记阮文锋代表首都党委、政府和人民,分别向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三省各移交100亿越盾援助款项。图自laodongthudo.vn

河内市向得乐省、林同省与庆和省提供300亿越盾救灾援助

为响应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号召,践行“河内为全国、与全国同行”的精神,河内市于11月24日下午在国会大厦举行援助资金交接仪式,向近期遭受持续暴雨和洪灾严重影响的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省提供总额300亿越盾的救灾资金。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潘英山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开幕

11月24日上午,由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在河内开幕。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11月23日,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美国驻越南外交使团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在河内联合举办“越南—美国友好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纪念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1995—2025)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