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2013年《宪法》实施10周年:多项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和国际法

胡志明市法律大学于10月16日举行“2013年《宪法》实施十年”的学术研讨会。
越南2013年《宪法》实施10周年:多项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和国际法 ảnh 1胡志明市法律大学于10月16日举行“2013年《宪法》实施十年”的学术研讨会。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 ——胡志明市法律大学于10月16日举行“2013年《宪法》实施十年”的学术研讨会。

行内专家在研讨会上强调,2013年《宪法》实施10年的实践表明,其中许多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和国际法。

具体的是,人权和公民权利限制原则是2013年《宪法》中最突出的内容之一,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越南国家对人权问题的关注,而且也体现了越南的民主程度以及越南法律与国际法的兼容性。国际人权法。该原则要求: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权利限制,限制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和社区的特别价值。

胡志明市法律大学行政与国家法学院讲师阮梅英硕士表示,2013年《宪法》是越南第一部正式将此内容确立为宪法原则的宪法。其中第14条第2款规定,“人权、公民权利只有在国防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社会道德、公共卫生等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受限制”。该原则确定了国家机构实施的权利限制措施的合宪性的界限。

阮梅英指出,2013年《宪法》规定,对人权和公民权利的限制必须是为了保护更大的价值,包括“国防、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社会道德和公共卫生”。这些限制措施只有在有必要保护社区、社会的价值和共同利益或国家存亡才能由国家主管机构采取。

目前,国际法限制基本权利的理由中,“保护公共秩序(public order)”是最为普遍的根据之一。因此,以确保“公共秩序”为目的权利限制得到了许多有关人权的国际文件的认可。 《世界人权宣言》(UDHR)第 29 条承认,在民主社会中,为了“满足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公正要求”,个人权利可能受到限制。由此可见,2013年《宪法》关于人权和公民权利限制原则符合国际法和客观实际。

越南2013年《宪法》实施10周年:多项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和国际法 ảnh 2原国会办公厅副主任陈玉唐教授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另一方面,原国会办公厅副主任陈玉唐教授谈及2013年《宪法》中国家权力的行使问题时表示,2013年《宪法》首次将控制国家权力问题宪法化。其中,国家权力除了分配和协调外,还对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的行使进行控制。(完)

越通社

更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在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第78届会议高级别周期间会见了布隆迪总统埃瓦里斯特·恩达伊施米耶。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布隆迪友好合作关系的亮点

作为首位访越的布隆迪国家元首,恩达伊施米耶总统此行正值两国建交50周年(1975年4月16日-2025年4月16日)之际,体现了双方加强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

1977年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大将迎接老挝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坎代·西潘敦访问越南。图自越通社

老挝伟大的朋友——坎代·西潘敦主席

坎代·西潘敦主席(Khamtai Siphandone )——老挝民族的优秀儿子、杰出的领导人、坚定的革命战士,同时也是越南党、国家和人民的亲密挚友于2025年4月2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102岁。

老挝前国家主席坎代·西潘敦逝世。图自越通社

老挝前国家主席坎代·西潘敦逝世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前主席、老挝前国家主席、老挝人民革命党老革命家坎代·西潘敦大将于2025年4月2日10时30分逝世,终年1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