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防范高科技犯罪

社交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便利是不可否认的。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触达每一个人和用户,是宣传和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政策的好工具。社交网络还可以在发生复杂事件时向人们提供重要且及时的信息,是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有效手段。
网络安全:防范高科技犯罪 ảnh 1附图。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社交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便利是不可否认的。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触达每一个人和用户,是宣传和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政策的好工具。社交网络还可以在发生复杂事件时向人们提供重要且及时的信息,是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有效手段。

然而,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的迅速发展也给越南政府带来了许多网络安全问题。社交网络的安全威胁源于用户自创的内容,具有更新及时、网络审查少的特点,导致信息快速传播,对人们心理产生较大影响的效果或趋势。

据英国 We Are Social 组织的数据,到 2021 年初,越南的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 70%,平均每日使用时间超过 6 小时。越南最常用的社交网络是 脸书、Zalo、Tiktok、优兔等。

国家政治事实出版社副主任、副总编阮淮英表示,社交网络是敌对势力和坏人利用“理想环境和空间”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和违法行为,例如:传播造成群体效应的信息,为其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目的提供服务;传播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激进宗教,煽动并造成政治不稳定;使用网络间谍窃取敏感信息和国家机密等。

网络安全:防范高科技犯罪 ảnh 2附图。图自越通社

对越南而言,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开展反对党、国家和人民革命事业的活动。越南公安部网络安全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敌对势力和不良分子使用外国域名的网站和博客达8784个; 381国内域名网站和博客定期发布不良信息。

原公安部副部长、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阮文成副教授、博士、上将表示,科技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攻击,企图破坏并导致机构、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系统停滞。攻击目标是重要的信息系统,如:道路、航空、供电和供水的交通控制系统,高科技农业控制系统;机场、火车站、港口、国库、银行等。

安全漏洞也成为确保越南社交网络信息安全的紧迫任务。越南党和国家始终强调: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不可侵犯,确保网络空间的一切信息和活动不损害社会主义制度和越南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国家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以及社会治安秩序。(完)

越通社

更多

越共中央委员、政府副总理梅文政9月16日在中国南宁会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韩正。图自越通社

越中关系进入日益有效务实的新发展阶段

越通社驻华记者报道,在出席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CAEXPO)暨2025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CABIS)框架,越共中央委员、政府副总理梅文政9月16日在中国南宁会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韩正。

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思维。图自越通社

第70号决议: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思维

9月16日上午,中央政策与战略委员会主任阮青毅就政治局于2025年8月20日颁发关于《越南国家能源安全战略2030年的目标和2045年的愿景》的第70-NQ/TW号决议作了专题报告。

越南公安部长梁三光大将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图自越通社

进一步巩固越俄安全领域合作

9月16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南公安部长梁三光大将在河内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

第59号决议:融入国际体系助推越南迈入新时代

第59号决议:融入国际体系助推越南迈入新时代

9月16日上午,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外交部代部长黎怀忠在全国贯彻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各项决议的会议上作专题报告指出,第59号决议的出台是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越南融入国际体系的历史性转折点,确立了融入国际体系是越南坚定迈入新时代的战略动力。

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阮辉进出席东盟检察长会议。图自保护法律报

越南积极同东盟携手打击跨境犯罪

9月15日,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阮辉进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印度尼西亚、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9个东盟成员国的总检察长共同签署联合声明,推动在打击跨境犯罪方面的合作。

越马旅游推介活动在胡志明市举行。(图片来源:马来西亚旅游促进局)

培育和维护越马友谊

越南和马来西亚都是东南亚国家,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始于数个世纪前。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克服了地区风风雨雨的种种困难,成为两国共同的骄傲,为两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出席会议并发表指导性讲话。图自越通社

越共中央总书记: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议,将为实现发展突破注入新的强劲推动力

在会议上发言时,苏林总书记明确指出,第59号决议及第70、71、72号三项决议贯穿始终的精神是:从“颁布方针”迅速转化为“执行管理”,以人民和企业为中心,以实际成效为衡量标准。各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责任将决议内容转化为日常工作、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资源、期限、可量化指标,并进行监督与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