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用一条绑着若干塑料袋的绳索把蚂蚱赶到一处。图自越通社    绑着塑料袋的绳子移动发出声音,蚱蜢受惊飞向捕捉人预设的地方。图自越通社    随着绳子的横扫,成群的蚂蚱飞起来。图自越通社    应和县农民手上是一只成年母蚂蚱,肥美的母蚂蚱售价高于公的。图自越通社    蚂蚱白天常躲在稻茬根部。图自越通社    夜晚,爬上茬梢和草尖,若被惊动飞得又慢又低。图自越通社    下午6点,太阳落下时,人们开始捕捉。图自越通社    下午6点,太阳落下时,人们开始捕捉。图自越通社    捉蚂蚱很费力,抓完一批就得休息,将蚂蚱装进麻袋。    一夜捉蚂蚱的成果。图自越通社    每夜一般能捉到8-10公斤蚂蚱。图自越通社    捕捉后,将“战利品”卖给商贩,每公斤售价6-8万盾。图自越通社    河内市美德县黎清乡有许多人受雇从事蚂蚱去翅工作。每人一夜能完成5-6公斤,收入只有3-4万盾。图自越通社    在阮文勾商贩家里,每晚雇用数十人做去翅活儿。图自越通社    这种庄家害虫成为了一道富有营养、清脆可口的美食,享有“飞虾”的戏称。图自越通社            捉蚂蚱季节(组图) 
  水稻收割季节,河内郊区乡民夜晚又忙着带上捕捉工具到田间捉蚂蚱。作为一道富有营养、美味可口的下酒菜,这种昆虫最近成为了许多商贩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