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城市

城镇化、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对包括越南在内的世界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也日益加剧。
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城市 ảnh 1附图 。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胡志明市——城镇化、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对包括越南在内的世界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也日益加剧。因此,在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以及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保护环境的目标是许多科学家、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并呼吁社会各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专家认为,截至2021年,越南全国城市数量达860多个,城镇化率达近40%。各座城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经济向工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驱动力。

与此同时,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活动增加、交通密度高、能源消耗高等问题。因此,城市地区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来源——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越南文朗大学代表吴明雄博士和黎氏金莺副教授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为城市的治理敲响了警钟。
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城市 ảnh 2附图 。图自越通社
关于与环境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城市发展解决方案,专家们认为,城市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努力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越南自然与资源环境部气候变化局副局长阮俊光博士建议,适应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工作需要部署一些重点措施。其中包括核查、调整和补充与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有关的法律文件、标准和技术规范,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各级各行业要按照《至2050年国家气候变化战略》和《2021-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2050年愿景》提出的观点、目标、任务和对策,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

阮俊光博士补充说,需要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增加对温室气体吸收,减少城镇地区温室气体排放,为2050年实现国家净零排放目标做出贡献。

越南文朗大学代表吴明雄博士和黎氏金莺副教授还指出,城市“碳中和”模式是促进越南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助力越南努力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完)
越通社

更多

珍稀黄山龟已被列入越南政府2021年第84/2021/NĐ-CP号议定IIB类濒危珍稀物种名录。图自越通社

昆岛国家公园接收并放归一只珍稀黄山龟

昆岛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8日表示,该园保护与国际合作科昆山站近日联合防空空军军种第367师第294团雷达32站,成功接收一只珍稀黄山龟并放归适宜的自然栖息地。该物种学名为Indotestudo elongata,属陆龟科,已被列入越南政府2021年第84/2021/NĐ-CP号议定IIB类濒危珍稀物种名录。

吉仙国家公园。图自越通社

珍稀濒危动物的“疗愈之所”

位于同奈省和林同省辖区内、总面积近7.2万公顷的吉仙国家公园,是越南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被誉为“万兽之家”,栖息着大量被列入《红皮书》的珍稀动物。

越南国家水文气象中心。图自nhandan.vn

越南对灾害预测与预警领域采用人工智能应用

近年来,越南深受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台风、洪水、干旱、山体滑坡等现象频繁发生。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AI)正成为提升灾害预测效率、减少损失和及时应对的重要工具。

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副部长黎功成在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越南新增三个东盟遗产公园

据越通社驻吉隆坡记者报道,9月3日,东盟(ASEAN)各国领导人和环境部长在马来西亚兰卡威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包括第18届东盟环境部长会议(AMME-18)暨第20届东盟跨境雾霾污染协定缔约方会议(COP-20 AATHP)。

海防市荣获第五届COR证书,类别为“生物多样性与绿色空间城市”。图自越通社

越南华闾和海防市荣获东盟可持续环境城市奖

越南的两座城市华闾和海防在第六届东盟可持续环境城市奖(ESC)暨第五届东盟环境认可证书(COR)颁奖典礼上获奖。该活动在9月2日至4日于马来西亚吉打州兰卡威举行,是第18届东盟环境部长会议(AMME-18)框架内的重要活动,彰显了越南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

越南政府总理指示全力应对第6号台风。图自越通社

越南政府总理指示全力应对第6号台风

8月30日,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签发政府总理第153号通知(153/CĐ-TTg),支指示各部委、行业及相关地方集中应对2025年第6号台风 “蓝湖”(国际名称Nongfa)。

台风来临前的广宁海域。图自越通社

多地暂停海上旅游活动应对第5号台风“剑鱼”

为应对今年第5号台风“剑鱼”(Kajiki)带来的复杂天气形势,越南自北至南多个沿海地区已陆续发布海上活动管制措施,暂停海上旅游及运输活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使用先进机器帮助降低碳排放。图自越通社

从机制到技术:迈向绿色低碳的种植业

种植业目前是农业中排放量最大的领域,占农业总排放量的约80%,主要来自稻田生产中的甲烷排放、低效施肥以及稻草处理不当。如果不改变,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会加大环境压力,还使越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有关减排、可持续认证和碳足迹追溯等方面的壁垒。

越南电子商务平台。图自越通社

多措并举减轻电子商务对环境的影响

据越南电子商务协会(VECOM)202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多达80%的在线消费者认为电子商务对环境产生了不良或极其不良的影响;其中21%的消费者认为电子商务对环境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传统商业。

附图。图自互联网

越南与印度推动数字经济与高新技术合作

为继续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2月22日发布的第57号决议,越南驻印度大使馆商务处20日下午以线上方式举行了“2025越南—印度创新与数字化转型论坛”活动。来自两国的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以及约80家企业和初创公司参会,探讨在全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加强创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