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棉族青年创造就业的职业培训基地——洞寺

越南茶荣省周城县周城镇磅清莱寺(Kom Pong Chray,意为榕树码头)又称洞寺,十分优美,以高棉族佛教南宗传统建筑而著称。

越南茶荣省周城县周城镇磅清莱寺(Kom Pong Chray,意为榕树码头)又称洞寺,十分优美,以高棉族佛教南宗传统建筑而著称。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寺庙的后面设有木雕厂,而艺人就是寺里的僧侣。13年来,木雕厂为进寺学道的数十名高棉族青年创造了稳定的就业。

不仅洞寺,茶荣省的所有高棉族寺庙都是建在平地上且周围古木环绕。过去,古树用于建寺后,树根一般丢弃不用,或用于烧火。洞寺第23代住持石创回忆说,10年前,一次到永隆省弘法,偶然看见一件用天然树根制作的作品并留下很深的印象。于是,石创就说服永隆省艺人传授技艺并在洞寺成立木雕厂,一直发展到今天。

石创高僧说:“我想,让被丢弃的树根变得有价值只有做木雕才行,这样才能作成有价值的产品。通过雕刻,树根就成为能在寺庙展示的木雕产品。另外,寺里的僧侣也学会一门手艺,还俗后可以一技傍身。”

2005年,石创高僧成立洞寺木雕俱乐部,俱乐部共有10多名成员,都是高水平的木雕能手。成立俱乐部不仅让高棉族青年学到技艺,而且还有利于推介产品。从此,洞寺木雕声名鹊起,并吸引很多爱好者前来学艺。

家住朔庄省的山竹在洞寺学习已有半年多了。他说:“过去,我在寺里修行,偶然在报纸上看见这里的木雕产品介绍,其中有很多精巧的产品。树根制作的许多灵物看着很有意思,所以我决定申请到这里学习。”

洞寺木雕俱乐部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学习者完全免费。俱乐部采用上届教下届的方式。产品销售所得一部分交给寺庙建设基金,一部分用于支付艺人和尚的工资和购置木料的费用。

目前,这所“职业培训学校”已经帮助省内外数百名高棉族僧侣和青年在还俗之后找到稳定的谋生职业。很多人学成后回家开办木雕厂,月收入500至700万越盾。

周城县和利乡村民石雏菲是洞寺培养的优秀木雕匠之一,现在他已经成家,并靠木雕业过上了好日子。他说:“种地用不完精力,空闲时间很多。另外木雕业也非常符合我的能力及水平,手巧就能制作出好产品,价格也高,收入就多一些,生活好多了。”

10多年来,洞寺木雕俱乐部不仅制作了数千件描绘南部高棉族同胞日常生活生产的独特精巧的产品,如四灵、九龙夺珠、双凤、双鱼、12生肖等,而且还成为希望开办木雕厂的高棉族寺庙学习观摩的教学基地。

推广洞寺模式,目前,茶荣省140座高棉族寺庙中有8座成立了木雕厂,为近一百人创造经常性就业。此外,金瓯、坚江和朔庄等省的寺庙也派人来借鉴经验,并为寺里的僧侣成立木雕厂。

茶荣省劳动荣军社会厅副厅长杨光玉表示:“今后,我们将与省民族委员会、僧侣团结协会研究这一模式,不仅木雕业,我们也研究开展其他行业。比如在其他寺庙开展面向企业的工人培训,发展家庭经济等模式。”

木雕俱乐部不仅帮助高棉族青年,特别是特困者学会木雕业,享有更好的生活,而且还为维护和传承南部高棉族文化做出了贡献。来源:《越南之声广播电台》(越通社-VNA)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