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据《人民报》,越南已制定2023年出口同比增长6%,相当于3930亿至3934亿美元的目标。在衰退乌云仍在笼罩越南许多大型合作伙伴的背景下,此增长目标很难实现。但是,中国重新开放将给越南出口商品释放积极信号。
大宗商品进口市场仍处于困境
据越南工贸部报告,2022年越南与欧洲、美洲商品进出口总额与2021年相比大约增长9.4%,达23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1840亿美元,增长12.3%,约占2022年越南出口总额的50%。进口额达460亿美元以上,下降1%,占越南进口额的12.8%。越南对上述两个市场的贸易顺差为1380亿美元,为越南贸易顺差达124亿美元作出应有贡献。
不过,在2022年最后几个月越南主要出口商面对国际市场逆风的背景下,上述结果来之不易。美国、欧盟等大型合作伙伴的需求下降导致许多企业缺乏订单、裁员。那么,如果没有碰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障碍,越南出口不仅增加10.6%。
迄今,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上升等危机导致包括欧洲、美洲在内的世界各国消费需求下降,这对越南出口商品产生影响。一家外资企业的负责人表示,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形势方能转好。目前,该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轮流休工,并享受薪水的85%。那也是该企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越南工商会直属世贸与国际融入中心主任阮氏秋庄指出,2022年第四季度,市场形势就出现许多不利因素,预测2023年会面临更多困难,甚至复杂形势会延长。“预测2023年主要出口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收入下降,这导致市场规模缩小,越南商品与其他对手甚至所在国产业的竞争尤其是价格竞争随之加剧”,阮氏秋庄女士强调。
等待中国市场的助推器
“市场形势总体上较为低迷”是许多专家和企业家对2023年出口的评价。不过,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重新开放,这为越南出口商品尤其是农产品释放积极信号。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陈青南表示,2023年1月8日中国开放边境口岸以力推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货物交往。这是越南和中国农林水产品进出口商的喜讯。陈青南副部长强调:“越南和中国一直是彼此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近期,越中两国已落实相关规定和展开许多促进活动。越南工贸部,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外交部和有关部门已与中国接壤的谅山、老街、广宁、高平等省份紧密配合实现两国企业对接,加以力推两国贸易进出口。
老街省口岸经济区管委会主任王贞国表示,1月8日以来,老街省国际口岸的相关活动已恢复至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最近一个月,通过金城国际口岸等老街省口岸进出口货物的运输工具达6000次。其中出口运输工具为2000次,进口运输工具为4000次,主要货物是鲜果、绿豆、花生、木薯,其中新鲜火龙果占80%。
在老街省国际口岸,农产品运输工具当天办理出口手续。王贞国先生表示,老街省口岸经济区管委会和中国云南省口岸管委会已商定运输方式,具体是出口农产品运输工具不要中转,而可直接进入彼此货物装卸场地。2019年通过金城口岸的车辆达800次,疫情后,目前约为300次,其中中国运输工具占70%。今后,双方疫情前的规定达成一致之后,出口活动将恢复正常。
越南财政学院丁仲盛专家认为,多年来,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进出口市场,中国再不实施新冠清零政策,明明是越南2023年力推出口的机遇。实际上,两年来,越中两国之间次要口岸、通行道路时而关闭、时而开通。越中两国跨境贸易面临诸多困难。其中,蔬果、大米、纺织服装品、腰果、石油、塑料制品等呈现暴跌。
丁仲盛先生认为,2023年世界经济前景不像2022年10月预测那么黯淡,而有助于逐步恢复对出口商品的需求。更加重要的是,企业界已更好地适应于地缘政治、国际贸易形势。“因此,我对出口增长率达6%的目标十分放心”,丁仲盛先生说。
不过,丁仲盛先生认为,为了加强出口,各产业协会、企业界要重新了解传统市场,比如他们在价格、款式、质量方面有什么要求。企业界之所以要考虑竞争能力,是因为中国重新开放时也大力出口越南原来拥有优势的商品。丁仲盛先生说道:“越南工贸部和越南驻各国大使馆要提供相关协助,如果各产业协会、企业界单独行动,难度会更高”。
在此背景下,工贸部欧洲美洲市场司表示,自由贸易协定的优势,尤其是关税优惠今后按期扩大,是扶助越南企业的重要工具,形成竞争优势,从而继续维持和扩大这些市场的份额。
目前,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市场在越南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工贸部欧洲美洲市场司认为,北欧、东欧、拉美洲虽然是规模较小的市场,但是其增长率高于前几年的。这些市场的潜力有待挖掘,近几年来其出口增速较高,诸如:波兰增长11%,捷克增长14.6%,丹麦增长40%,罗马尼亚增长52.6%,斯洛文尼亚增长14.1%,拉脱维亚增长20.2%,保加利亚增长31%等。
工贸部欧洲美洲市场司指出,如果能够制定适当、科学地进入市场的计划,越南商品可发扬竞争优势,并进入这些市场。此外,也要丰富主要出口商品,大力出口拥有竞争优势、科技含量和增值高的商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产品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