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桥——越南国家统一渴望的象征

有一条江水,宽仅100米,一个民族却花费了20多年才走到对岸。有一座桥,不高不长,却是国家地图上的一道痛痕。那就是滨海江、贤良桥,那里谱写了一曲期盼祖国统一的悲歌,那里一代代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山河一统的日子。

“相隔一江兮,两两徒相望。

同立一桥兮,缘浅偏情长。”

有一条江水,宽仅100米,一个民族却花费了20多年才走到对岸。

有一座桥,不高不长,却是国家地图上的一道痛痕。

那就是滨海江、贤良桥,那里谱写了一曲期盼祖国统一的悲歌,那里一代代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山河一统的日子。

滨海江发源于雄伟的长山山脉,沿北纬 17 度流淌,环流过广治省,最终汇入大海。1954年《日内瓦协议》将这条小江作为临时边界线,约定两年后举行统一大选。但实际上,这场分离持续了21年。

在那几十年里,贤良被划分为非军事区,但它却成为痛苦、分离和历史上最罕见的斗智斗勇的中心。尽管没有枪声,却依然充满了极其激烈的较量。

贤良桥中央有一条白线,将敌我双方分开,每方管辖桥梁的89米。为了形成对比,敌人将球体的一半涂成蓝色,我方立即将另一半也涂成相同颜色。它们换为棕色,我们也照做。就这样,这座桥就无法被分割,正如这个国家永不分裂。最终,在1975年,贤良桥披上了和平统一的蓝色新装。

另一场真正的传奇,是史无前例的“旗杆竞赛”。在江岸的另一边,敌人用一根15米高的旗杆向我们挑衅。我方便竖起了一根18米高的旗杆。他们又建了一根30米高的旗杆,我们便继续建了一根38.6米高的旗杆。这是界线划分区内最高的旗杆。在那二十多年里,越南军民为了捍卫这面骄傲的旗帜,为了捍卫民族的意志、信念和胜利力量的象征,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战斗三百多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如今,“贤良两岸”已被列为国家级遗迹区。两岸碧绿的田野,在阳光下舒展的丰饶的橡胶园、胡椒园,一切仿佛都在续写一曲强势复兴的无言史诗。如今,永灵、滨海正以崭新的心态续写着历史新篇章,桥梁的诞生秉承了其本质:不是为了分裂,而是为了连接幸福的两岸,统一美丽和平的越南领土。(完)

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