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多个国内外代表团前来悼念原总书记杜梅

截至10月6日17时共有1500个代表团(约5万多人);100个外交团、国际组织和古巴、老挝、柬埔寨等国家高级领导人前来河内陈圣宗街5号国家殡仪馆、胡志明市统一大会堂和河内清池县东美乡悼念原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
1500多个国内外代表团前来悼念原总书记杜梅 ảnh 1 越南佛教协会代表团吊唁杜梅同志。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 ——截至10月6日17时共有1500个代表团(约5万多人);100个外交团、国际组织和古巴、老挝、柬埔寨等国家高级领导人前来河内陈圣宗街5号国家殡仪馆、胡志明市统一大会堂和河内清池县东美乡悼念原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在吊唁簿上写道:“沉痛悼念杜梅同志。再见了,越南革命一位优秀的领导人和忠坚共产主义者,您为越南社会主义捍卫与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历代党员干部和越南人民的好榜样。请接受我们深深的鞠躬和敬意!”

1500多个国内外代表团前来悼念原总书记杜梅 ảnh 2 范平明(左)在吊唁簿上题词。图自越通社


越南佛教协会中央治事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释青绕和尚在吊唁簿上写道:“谨向杜梅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您的逝世是越南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损失。您一生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大团结尽心尽力。越南佛教协会对您表示沉痛哀悼,愿您的英灵永远在天堂之上安息。愿为您家属分忧!”

当天,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书记、国防部长吴春历大将;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长苏林等党、国家、国会、政府、祖国阵线、武装力量及各界人士前来悼念,对杜梅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悲痛和无限的哀思。

原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原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今政府总理)、原越南共产党中央顾问杜梅同志吊唁仪式在首都河内陈圣宗街5号国家殡仪馆和胡志明市统一大会堂举行。

杜梅同志吊唁仪式于10月7日7时30分结束。追悼会于10月7日9时00分在陈圣宗街5号国家殡仪馆和胡志明市统一大会堂同时举行;安葬仪式于当天下午13时00分在杜梅同志家乡河内市青池县东美乡一号村麻旺区举行。(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出席并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范明政总理号召青年企业和企业家争当“六个先锋”

11月27日上午,越南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25-2030任期)在河内举行。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出席并发表讲话,要求青年企业须“心明、智清、志远”,青年企业家须“深思笃行、胸怀民族大义”。

越南与来自世界多区域的43个国家共同发表了由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代表核心小组宣读的《关于利用技术进行人口贩运问题联合声明》。图自越通社

越南呼吁加强打击人口贩运国际合作

值此《打击人口贩运全球行动计划》通过15周年之际,11月24日至26日,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高级别会议,对该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越南驻斯里兰卡大使郑氏心。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斯里兰卡拓展各潜在领域合作范围

越通社驻南亚记者报道,越南驻斯里兰卡大使郑氏心11月25日在科伦坡会见斯里兰卡环境部长兼斯越友好议员小组主席达米卡·帕塔本迪(Dammika Patabendi),共商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议会合作以及民间交流的措施。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秋季经济论坛是凝聚智慧、共享利益的平台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秋季经济论坛是凝聚智慧、共享利益的平台

2025年秋季经济论坛26日下午继续举行。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出席了“与政府总理共度60分钟”活动,并就“从战略到行动的双重转型——在奋发图强时代中塑造越南”这一主题,与世界经济论坛(WEF)执行董事马思远(Stephan Mergenthaler)进行对话;同时在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讲话。

第七次越菲国防政策对话会在河内召开

第七次越菲国防政策对话会在河内召开

11月26日下午在河内,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黄春战上将与菲律宾国防部副部长伊里内奥·埃斯皮诺(Irineo C. Espino)共同主持了第七次越南与菲律宾国防政策对话会。

越南妇女联合会主席阮氏线率团造访了老挝驻越南大使馆并致以节日祝贺。图自越南妇女报

越南妇女联合会向老挝驻越南大使馆致以国庆节衷心祝贺

值此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庆50周年(1975年12月2日—2025年12月2日)之际,11月26日,由越共中央委员、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越南妇女联合会主席阮氏线率领的越南妇女联合会代表团,造访了老挝驻越南大使馆并致以节日祝贺。

第15号台风移动方向。图自nchmf.gov.vn

总参谋部要求各单位主动应对第15号台风

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于11月26日向第4、5、7军区;防空-空军军种、海军军种;边防部队及越南海警司令部发出第6869/CĐ-TM号紧急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切实做好第15号台风“天琴”(Koto)的应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