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问印尼 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应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将于8月22日至24日对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问印尼 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ảnh 1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图片来源: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应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Widodo)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将于8月22日至24日对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

此次访问是越共中央总书记的首次访问印尼,也是两国自2013年6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越南高层领导首次访问印尼。

*进一步深化越印尼战略伙伴关系

越共中央对外部副部长阮辉增强调:“此次访问在越印尼两国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阮富仲此访目的在于增进两国政治互信,巩固越印尼友好关系,促进务实合作,进而为进一步深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此访也有助于强调越南独立、自主、和平、合作与发展的对外路线以及重视促进与各邻国、东盟区内重要伙伴国的关系发展的对外政策。”

越南与印尼于1955年12月30日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传统友好关系由胡志明主席与苏加诺(Sukarno) 总统亲手缔造和两国历届领导人与人民精心培育。2013年6月,在时任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正式建立。

越南与印尼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点,两国都是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成员国。越南将印尼视为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伙伴,印尼评价越南为东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越南是与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首个国家,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国家。

两国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并建立多项合作机制,其中包括经济合作混合委员会、外长级双边合作委员会。印尼在胡志明市设立总领事馆,并同意越南在巴厘设立总领事馆。

两国各地方合作关系不断加强,目前,越南坚江省与印尼西加里曼丹省、越南巴地头顿省与印尼巴东市、越南岘港市与印尼三宝垄市等两国各地已建立伙伴关系。

*促进务实合作

越南与印尼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印尼是世界第6大经济体,也是东南亚最大市场。2016年,印尼经济增长率达5.02%,成为全球第十大制造国。

近几年来,越印尼两国贸易关系取得积极进展。双向贸易额从2012年的46亿美元提升至2016年的5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5%。双方提出2018年双向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越南对印尼出口大米、原油、水泥、电子零件、农产品等,并从印尼进口肥料、汽油、机械设备、纤维、纸张、糖果饼干等。
截至2017年4月,印尼继续在对越投资的10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0,也是对越投资的东盟第五大投资商。该国在越南开展59个投资项目,投资领域包括石油勘探开采、煤炭开采、银行、酒店、木材加工出口、纤维和服装生产。

此外,两国国防安全合作通过海军事务联合工作组、热线电话、抢险救难活动等机制继续得到加强。

阮富仲总书记此访有助于保持两国高层互访,进而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增进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互相信任和互相了解,将两国合作关系推向深入,确保各自国家的利益和发展,同时为维护东盟、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团结协作做出贡献。(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国王。图自越通社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国王

据越通社特派记者报道,正在对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于当地时间17日上午在科威特首都巴扬宫出席隆重欢迎仪式后会见了科威特国王米沙勒·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

越南电视台团委书记阮怀担。图自越通社

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意见征询:制定青年人力资源长期发展战略

征求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提交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的意见,在党制定国家重要路线、政策和决策中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他们当家作主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时,每一名团员和青年不仅是“为党建言”,更是“秉持党的精神行事”,使每一个想法成为促进革新的动力。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第57号决议:建设专业化、现代化的行政体系

越共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12月22日签发关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突破发展的第57号决议(57-NQ/TW)正由各行业和地方本着快速、强有力、可持续、安全的方针深入、广泛而高效地落实。各产业和地方正积极从被动接受行政手续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创新、服务人民和企业的状态。

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和出席越南教师节(11/20)纪念典礼的代表合影。图自越通社

国家主席梁强:教育创新和质量提升是迫切要求

国家主席强调,本着团结、创新、改革的精神,教育部门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胡志明关于教育培训的思想,尤其是最新发布政治局关于推动教育和培训实现突破发展的第71-NQ/TW号决议;集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解决制度、机制、政策上的瓶颈和障碍;推动教育培训领域的创新与建设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