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简讯2021.1.18

北江省人民委员会1月18日举行仪式,向投资总额5.7亿美元的新加坡鸿海(富士康)的富士康科技工厂项目,中国香港晶澳太阳能(JA Solar)的越南澳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项目,新加坡Risesun Investment Pte.Ltd的越南锐升新材料工厂项目和越南科迪新材料工厂项目颁发投资许可证。
越通社简讯2021.1.18 ảnh 1北江省人民委员会主席向新加坡Risesun Investment Pte.Ltd的越南锐升新材料工厂项目颁发投资许可证。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值庆祝越南与中国建交71周年(1950.1.18-2021.1.18)之际,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阮春强通过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以视频形势向中国人民致发表贺词。

·北江省人民委员会1月18日举行仪式,向投资总额5.7亿美元的新加坡鸿海(富士康)的富士康科技工厂项目,中国香港晶澳太阳能(JA Solar)的越南澳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项目,新加坡Risesun Investment Pte.Ltd的越南锐升新材料工厂项目和越南科迪新材料工厂项目颁发投资许可证。

·自2021年1月18日起,三菱汽车越南公司开始召回9066辆Xpander和Outlander汽车,以更换新的油泵。

·1月18日上午,越南足球协会(VFF)与有关单位联合举行越南国家球队队服发布仪式。

·2021年伊始,越南乳制品股份公司(Vinamilk)向中国出口一大批种子奶和炼奶产品。这不仅是该公司在年初的好消息,而且还是越南乳业的一个积极的信号。

·尽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越南水泥总公司的产量仍达2450万吨。该数字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1.7%,但仍完成2020年年度计划。

·越南国家航空公司代表表示,为了满足乘客在辛丑年春节高峰期出行需求,越航与越南航空服务公司重新开通胡志明市-迪石市航线。越航成员单位--越南航空服务公司(VASCO)将于2021年1月18日起重新开通胡志明市-迪石市航线,每周5班,使用ATR72飞机,单程票价为59万越盾(已含税费)。

·越南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称,冷空气势力加剧导致越南北部地区的温度持续下降。1月18日,越南北部三角洲出现降雨和寒冷天气,最低气温为8-10摄氏度,山区的最低温度为4-7摄氏度,从河静省到庆和省出现阵雨天气。

·为了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撤资进度,需要及时核查和发现现行机制和政策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改善,进一步促进企业革新过程和提高国家管理责任。

·中国将向柬埔寨提供由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100万剂新冠疫苗,柬埔寨将接受并安排50万人接种疫苗,柬埔寨首相洪森将成为柬埔寨首位疫苗接种者。

·老挝政府已提出在未来5年(2021-2025年阶段)在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接待游客人数达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多美元以上的目标。

·1月18日,印尼西苏拉威西省发生4.2级地震。印尼气象、气候与地球物理局(BMKG)表示,地震震中位于马杰内县(Majene)以东16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完)

越通社

更多

范明政总理与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出席越南与南非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图自越通社

越南坚定支持非洲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南非媒体认为,范明政总理此访以及与南非达成的协议延续了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近期对越南国事访问的结果,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并在农业、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扩大合作。

河内市委常务副书记阮文锋代表首都党委、政府和人民,分别向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三省各移交100亿越盾援助款项。图自laodongthudo.vn

河内市向得乐省、林同省与庆和省提供300亿越盾救灾援助

为响应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号召,践行“河内为全国、与全国同行”的精神,河内市于11月24日下午在国会大厦举行援助资金交接仪式,向近期遭受持续暴雨和洪灾严重影响的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省提供总额300亿越盾的救灾资金。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潘英山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开幕

11月24日上午,由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在河内开幕。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11月23日,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美国驻越南外交使团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在河内联合举办“越南—美国友好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纪念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1995—2025)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