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双边贸易额保持上涨势头

据《人民报》,据越南驻老挝贸易商务处称,2022年前7个月,越老双边贸易额达近9.49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额达近3.63亿美元,下降 1.6%; 进口额达近5.86亿美元,增长48.2%。
越老双边贸易额保持上涨势头 ảnh 1附图。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据《人民报》,据越南驻老挝贸易商务处称,2022年前7个月,越老双边贸易额达近9.49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额达近3.63亿美元,下降 1.6%; 进口额达近5.86亿美元,增长48.2%。

越南对老挝出口增长的产品包括石油、蔬果、各类化肥、熟料和水泥、电线电缆、纸和纸制品、陶瓷制品、纺织品等。
越南对老挝出口下降的产品包括糖果、谷物制品、咖啡、钢铁制品、普通金属、化学制品、塑料制品、木材和木制品、机械和设备、工具和备件、各类钢铁等。

从老挝进口增加的产品包括化肥、橡胶、木材和木制品、矿石和其他矿物等。从老挝进口到越南下降的产品包括蔬果和金属。

2022年7月,由于蔬果和石油出口大幅增加,越南对老挝的出口额增长33.9%。 5、6、7等三个月出口额持续增长,尤其是7月份,使出口额从2022年前6个月的-6%上升至前7个月的-1.6%。由于世界市场对老挝主打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老挝进口额持续增长。

预计2022年8月,随着老挝经济逐步企稳,不少越南企业继续赴老挝加大贸易对接力度,越老双边贸易额将继续呈上涨之势。

据老挝工贸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7月,老挝进出口总额达9.68亿美元(不含电力进出口额)。 其中,出口额达4.27亿美元,进口额达5.41亿美元。

老挝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纸和纸制品、各类黄金、木屑和纸屑、铜矿石、橡胶、铁矿石、服装等。老挝主要进口柴油和设备、机械、车辆、饮料、特种汽油和汽油、铁和钢铁制品等。

老挝的最大出口市场包括中国(1.62 亿美元)、越南(1.05 亿美元)、泰国(4700 万美元)、澳大利亚(3000 万美元)、新加坡(1300 万美元)。 老挝的主要进口市场包括泰国(2.64 亿美元)、中国(1.42 亿美元)、越南(3400 万美元)、美国(3100 万美元)和日本(1300 万美元)。(完)

越通社

更多

汇丰银行高层指出,在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越南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图自Vietnam+

汇丰银行:越南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深化国际融合

汇丰银行高层指出,在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越南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通过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国际融合以及激发私营经济活力,越南正展现出在动荡环境中持续发展的韧性。

游客体验河内的旅游产品。图自人民报

旅游业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气候变化与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使越南旅游业面临必须以可持续、适应性强且富有创新的方式重构发展模式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被确立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两大战略支柱。

越南加大对渔船的管控力度。图自越通社

副总理陈红河:要求农业与环境部制定与欧盟委员会工作方案

根据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在国家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捕捞指导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上作出的结论,副总理要求农业与环境部制定与欧盟委员会(EC)职能部门进行谈判、工作及交流的方案,着力减少被动性、增强主动性,并在国家打击IUU捕捞指导委员会第20次会议上汇报。方案需具体明确中央各部委、行业及地方各级的任务分工。

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越南各地的数十个扁米品牌,通过产品展示、制作体验等环节,向国际游客展现越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图自越通社

越南秋季博览会:扁米承载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饮食文化

在2025年首届越南秋季博览会上,越南乡村的传统美食——扁米(cốm)成为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焦点。这种以未成熟糯稻精制而成的时令美食,不仅展现越南独特的饮食智慧,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金秋时节的民族符号。

顺化市真云港将发展成为大型转运港和国际物流系统。图自thoibaotaichinhvietnam.vn

越南中部地区物流发展之路

越南中部地区具有多方面优势,可发展物流业。然而,为了达到国际标准并成为支柱产业,仍需完善统一的宏观战略与政策体系。

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现场。图自越通社

2025年秋季博览会:越南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梁

在“2026-2035年走向国际市场计划”(Go Global)被确定为重要战略的背景下,最近,在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与越南贸易促进机构系统的贸易促进会议”上,越南驻外经济商务参赞们分享了关于政策建议、企业支持模式、贸易与投资趋势及在当地市场连接企业的经验。

山罗省展位。图自越通社

西北风采闪耀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

在越南国家展览中心举行的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现场,山罗省展区以泰族柔美婉约的群舞舞姿、苗族悠扬委婉的芦笙声和西北地区同胞的绚丽服饰而变得格外热闹亲切、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