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两年来,越南共派出12人次干部赴南苏丹和中非执行任务。
越南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ảnh 1附图(图片来源:AP)

越通社河内——据《越南之声》,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两年来,越南共派出12人次干部赴南苏丹和中非执行任务。未来,该数字还会继续增加。这样,越南已经和正在不仅以各项承诺,还以具体行动积极、主动融入国际,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具备坚强的政治本领,在困难面前主动应对,毫不动摇,决心完成任务,这是越南军官启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时的心态。

提高越南在国际友人眼中的形象

2014年6月在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担任联络官的头两位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越南军官之一——莫德仲上校表示,在做好外语、工兵、军医、军事尤其是维和行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准备的基础上,越南军官良好发挥主动性,克服困难,出色完成所有任务。

他说:“对于一些冲突,如数千人自发占据某些地盘,强迫平民缴税,我们要进行干涉,要求他们不能这么做。当他们得知我们是越南人民军军官时就很热情地接待我们,因为这些人的头目也曾读过历史,对越南有所了解。处理好这些事情我们就能解决共同的问题”。

出色完成中非特派团任务的越南军官阮春成中校表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军官们都很守纪律,维护越南的声誉和形象。特别是,越南军官还积极向五大洲40多个国家宣传、推介越南文化、风土人情和越南人民军的形象。成功举行越南国庆纪念活动成为了阮春成中校担任联合国中非特派团军事参谋期间难以忘怀的回忆。他表示:“孟加拉国一位中将,也是该国军队代司令在150名各国官兵面前发表讲话,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句话:‘我为能出席今年的越南国庆纪念仪式而倍感荣幸。可以说,孟加拉国和曾经历战争的国家都了解独立的价值’。我为他们对越南的了解感到骄傲。他们都认为,夺取独立的斗争不仅对越南,对各国也都很重要”。

体现越南的国际地位

从最初的两名军官,截至目前,越南共派出12人次军官参加联合国驻苏丹和中非维和部队。越南维和中心主任黄金奉大校强调,越南成立维和中心并派遣军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具有重大政治意义,逐步体现越南的国际地位。

黄金奉表示:“越南首次向本国领土以外派遣人员,以联合国负责任成员国身份同国际社会一道参加克服战争遗害和开展人道主义援助。这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评价,加强了越南军官与驻当地维和部队其它力量的关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越期间高度评价越南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他说:“越南党、国家和政府已经很有效地履行好了对联合国维和力量的强有力承诺。亲眼目睹越南军官参加维和行动的情景,我只能说:非常好。”

目前,越南正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框架和手续,以更好地完成联合国维和任务。进而,参与保障世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日益提高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美国DMV地区企业家与爱国人士俱乐部主任加里·青阮接受越通社记者的采访。图自越通社

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意见征询:在国家发展事业中充分发挥侨胞的能力和智慧

据越通社驻华盛顿记者报道,迎来越南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包括美国华盛顿首都地区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地区(简称为DMV地区)企业家与爱国人士俱乐部认真研读了大会提请大会的文件和报告,并以真诚、客观、建设性的精神提出了意见建议,体现了成员们对祖国建设与发展的热忱与责任感。

越南国家主席梁强于2025年8月访安期间会见安哥拉共和国总统若昂·曼努埃尔·贡萨尔维斯·洛伦索(João Manuel Gonçalves Lourenço )。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安哥拉建交50周年:越安关系继续呈现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发展势头

尽管越南和安哥拉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大洲,但两国始终保持着密切而高效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源于两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史,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2025年是越安建交50周年(1975年11月12日-2025年11月12日),两国开展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加深两国人民互相了解与友谊。

消费者在超市购买食品。图自越通社

加强在新形势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陈锦秀签发了中央书记处关于《继续落实〈中央书记处于2019年1月22日发布关于加强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领导和国家管理责任的第30-CT/TW号指示〉的第207-KL/TW号结论》。

《〈价格法〉若干条款修改补充法(草案)》将由县级人民委员会负责的物价平稳职责下放给乡级人民委员会执行。图自越通社

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讨论四项法案

按照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议程, 11月12日,国会在大会堂就《〈刑事判决执行法〉修正案(草案)》、《临时拘留、临时监禁及禁止离开居住地执行法(草案)》、《〈价格法〉若干条款修改补充法(草案)》和《〈越南民用航空法〉修正案(草案)》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