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积极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为了在日益复杂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脆弱的环境,减少农业生产,包括水稻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越南打造成为“绿色生产中心” 是越南关注的一大问题。
越南积极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ảnh 1越南积极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为了在日益复杂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脆弱的环境,减少农业生产,包括水稻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越南打造成为“绿色生产中心” 是越南关注的一大问题。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农业项目管理委员会代表阮世馨表示,目前,越南的农业生产活动约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30% 。农业生产中的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种植、畜牧业和土地管理、化肥使用和土地排放管理、植物残体残渣的焚烧等方面。

针对减少包括水稻生产在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为履行有关环境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做出贡献,业内专家认为,越南已出台许多与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承诺有关的政策。

越南积极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ảnh 2附图。图自越通社


薄辽省科技协会联盟副主席阮春科表示,为了更可持续发展农业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除了实施气候变化适应措施以外,需要继续推广价值链上的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对接和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满足环境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标准。

针对技术措施,阮世馨认为,为了减少水稻种植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同步实施措施,例如:采取干水和淹水的主动浇水制度,而不是让稻田在整个季节都被淹或将低效的稻田改种其他高地作物。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先进水稻种植模式之一是由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援助的在新侠县7B渠道合作社实施并吸引社区参与的模式。该模式采取“1必6减”规则,即一要种植经过认证的水稻品种,“六减”就是减种子、减农药、减化肥、减少灌溉用水、减少收获后损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完)

更多

城市内涝正成为河内、胡志明市、岘港、芹苴等越南多个大城市的棘手问题。图自越通社

城市内涝:需要系统化和可持续的应对方案

城市内涝正成为河内、胡志明市、岘港、芹苴等越南多个大城市的棘手问题,造成了经济损失、影响居民生活。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采取以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方法,尤其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合作。

企业在展会上展示先进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图自越通社

越南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业

包装废弃物正成为越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这一现实要求必须加快创新步伐,推动采用绿色技术解决方案用于包装生产与包装回收,旨在保护环境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越南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图自政府报

2025年越南绿色建筑与绿色交通周即将举行

由越南建设部牵头,并与各机构、单位配合举办题为“改革创新,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的 2025年越南绿色建筑与绿色交通周将于2025年10月29日拉开序幕。

广治省接收两只珍稀白喉犀鸟。图自越通社

广治省接收两只珍稀白喉犀鸟

广治省林业分局金银林业站10月12日透露,该单位刚从当地一名居民手中接收了两只珍稀白喉犀鸟,并移交给丰芽-格邦国家公园的野生动植物救护、保护与发展中心进行照料,随后将其放归自然。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强降雨可能导致部分低洼区域发生内涝

越南国家气象水文预报中心发布消息,13日下午至夜间,越南东北部地区及清化至河静一带将出现小到中雨,局部地区伴有雷阵雨。预计东北部地区降雨量15–3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70毫米;清化至河静地区降雨量20–4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80毫米。

第11号台风过后暴雨洪涝给越南北部多地造成严重损失。图自越通社

第11号台风过后暴雨洪涝给越南北部多地造成严重损失

截至10月11日17时,第11号台风过后引发的暴雨洪涝灾害已造成1577间房屋受损或倒塌,超过10200间被淹。估计经济损失超过7万亿越盾(折合人民币19.44亿元),其中太原省损失最为严重,约4000万亿越盾,高平省约2000万亿越盾,谅山省约1050万亿越盾。

九龙江三角洲努力处理塑料垃圾问题。图自劳动报

九龙江三角洲努力处理塑料垃圾问题

日前,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在芹苴市举行研讨会,分享按照曾获东盟生态学校奖的标准与模式建设“生态学校、无塑校园”的经验,帮助教育工作者及学校领导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相关模式。

11号台风过后发生强降雨在越南多地造成严重破坏。图自越通社

11号台风过后发生强降雨在越南多地造成严重破坏

据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堤坝管理与防灾局初步统计,截至10月8日17时,受11号台风过后的强降雨影响,近2.26万公顷稻田和农作物被淹受损,数十万头家畜、家禽死亡或被洪水冲走,近1.7万户民房被淹,其中多户被孤立或严重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