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外交副部长邓廷贵:陈大光出访印孟之旅在各个方面上都取得圆满成功

越南外交副部长邓廷贵就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访问印度和孟加拉两国之旅取得的结果接受了越通社记者的采访。
越南外交副部长邓廷贵:陈大光出访印孟之旅在各个方面上都取得圆满成功 ảnh 1附图: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与孟加拉国总理举行会谈。越通社记者 颜创 摄

越通社河内——越南外交副部长邓廷贵就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访问印度和孟加拉两国之旅取得的结果接受了越通社记者的采访。

邓廷贵强调,陈大光此次出访在各个方面上都取得圆满成功。印度和孟加拉两国为陈大光一行举行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陈大光与两国领导人以及各政党、企业、专家学者、大学生,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各场会见会谈和交流活动都在高度的政治互信、互相尊重且热情洋溢的气氛中举行。

陈大光与印度和孟加拉两国领导人所讨论的所有问题都能达成高度共识。其中,越南与印度一致同意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孟加拉国一致同意将传统友好关系提升到更高效、更务实的新高度。

各位领导人通过讨论已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对外政策,并一致同意采取实质性措施促进互联互通,首先是企业和企业的联通,接下来是航空交通和海上交通的联通。邓廷贵指出,若能实现互联互通,我们会觉得达卡或新德里与越南的距离只不过是新加坡和吉隆坡与越南的距离,进而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将潜力化为现实,为各自国家的人民带来利益并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邓廷贵表示,陈大光参观印度首都新德里尼赫鲁纪念博物馆并在印度300名政客、教授、研究家、学者和大学生以及新闻媒体记者面前发表重要演讲发表重要讲话。陈大光通过讲话传递的信息是越南与印度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目的并非在于促进印度-太平洋和亚洲地区日益繁荣昌盛,为地区各国带来共同利益,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邓廷贵表示,越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关系历史悠久。我们去年庆祝越印建交45周年,今年又庆祝越孟建交45周年。陈大光此访除了讨论促进未来关系发展的具体措施外,还与印度、孟加拉两国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接触,就双方关系的基础交换意见。更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关系发展历程见证人还在,因此,陈大光此访意义更深。

邓廷贵强调,众所周知,印度人口为13亿,孟加拉国人口1.7亿。这两个国家近些年来国内生产总值都实现7%以上的增长。这是越南与印度和孟加拉两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巨大潜力。他表示相信,若把握住机会,越南与印度和越南与孟加拉国的经贸合作潜力一定得到充分挖掘。(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越共中央委员、政府副总理梅文政9月16日在中国南宁会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韩正。图自越通社

越中关系进入日益有效务实的新发展阶段

越通社驻华记者报道,在出席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CAEXPO)暨2025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CABIS)框架,越共中央委员、政府副总理梅文政9月16日在中国南宁会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韩正。

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思维。图自越通社

第70号决议: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思维

9月16日上午,中央政策与战略委员会主任阮青毅就政治局于2025年8月20日颁发关于《越南国家能源安全战略2030年的目标和2045年的愿景》的第70-NQ/TW号决议作了专题报告。

越南公安部长梁三光大将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图自越通社

进一步巩固越俄安全领域合作

9月16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南公安部长梁三光大将在河内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

第59号决议:融入国际体系助推越南迈入新时代

第59号决议:融入国际体系助推越南迈入新时代

9月16日上午,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外交部代部长黎怀忠在全国贯彻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各项决议的会议上作专题报告指出,第59号决议的出台是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越南融入国际体系的历史性转折点,确立了融入国际体系是越南坚定迈入新时代的战略动力。

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阮辉进出席东盟检察长会议。图自保护法律报

越南积极同东盟携手打击跨境犯罪

9月15日,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阮辉进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印度尼西亚、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9个东盟成员国的总检察长共同签署联合声明,推动在打击跨境犯罪方面的合作。

越马旅游推介活动在胡志明市举行。(图片来源:马来西亚旅游促进局)

培育和维护越马友谊

越南和马来西亚都是东南亚国家,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始于数个世纪前。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克服了地区风风雨雨的种种困难,成为两国共同的骄傲,为两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出席会议并发表指导性讲话。图自越通社

越共中央总书记: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议,将为实现发展突破注入新的强劲推动力

在会议上发言时,苏林总书记明确指出,第59号决议及第70、71、72号三项决议贯穿始终的精神是:从“颁布方针”迅速转化为“执行管理”,以人民和企业为中心,以实际成效为衡量标准。各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责任将决议内容转化为日常工作、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资源、期限、可量化指标,并进行监督与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