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十分注重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工作

“越南正在深切地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是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高德发在17日于河内举行的分享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经验的国际会议上所作出的认定。

“越南正在深切地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是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高德发在17日于河内举行的分享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经验的国际会议上所作出的认定。

会上,与会代表就递交第十三届国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提出意见的《预防与减轻自然灾害法》法律草案交换意见。据法案,越南国家将制定鼓励各企业开发自然灾害保险产品的政策。此外,在会议上,各国际代表还向越南分享关于完善《预防与减轻自然灾害法》草案的经验。

孟加拉国议会议员沙贝尔·乔德哈里(Saber Chowdhury)说:“没有任何国家可以说其能随时应对各自然灾害。我们应注意的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如何预防和减轻其带来的影响。目前,因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灾害带来频繁发生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越南从来一直是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国家,从该法案我们将找出有效应对应对自然灾害危机的措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越首席代表张伯伦(Louise Chamberlain)说:“越南应支持亚太2012年减轻灾害风险日惹宣言,呼吁有关各方参加面向2015年后的发展议程和2015年后的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的磋商。作为亚太经济论坛应对紧急状况工作小组的主席国,越南可制定先进的法律。该法律需包含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各阶段,如:减轻、准备应对和克服灾害带来的后果等。”

据越南国会科学技术和环境委员会,越南是遭受自然灾害最大影响的10个国家之一。从2001年至今,自然灾害导致 9500人死亡和失踪,财产损失约15亿美元,自然灾害复杂多变并日益严重。目前,越南正在面临着许多自然灾害。其中,北部主要面临洪水、龙卷风、地震、山体滑坡和山洪等,中部主要面临台风和洪水等,南部面临着海平面上升、海侵和河岸坍塌等。(越通社)

更多

从以拾荒为生的妇女,如今她们已成为运用科技的“绿色战士”。图自越通社

顺化市塑造垃圾循环经济

顺化市的“科技拾荒合作组”模式正在为城市垃圾管理带来积极变化。从以拾荒为生的妇女,如今她们已成为运用科技的“绿色战士”,通过mGreen应用与再生供应链实现连接。不仅改善了成员的生计、提升社会地位,还助力构建可持续的垃圾循环体系,彰显顺化在建设绿色、清洁、循环城市中的先锋作用。

论坛现场。图自越通社

绿色能源基础设施赋能智慧城市发展

11月7日上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在河内举行了“绿色能源—洁净城市”论坛。该活动吸引了国家管理机构、专家、科学家、企业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探讨发展绿色能源与建设可持续城市的解决方案。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孟权会见法国研究发展中心(IRD)驻越南代表处首席代表西尔万·乌伊永。图自《新河内报》

河内与法国研发中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合作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孟权于11月6日上午会见了法国研究发展中心(IRD)驻越南代表处首席代表西尔万·乌伊永(Sylvain Ouillon),商讨双方在首都河内空气监测与污染减缓领域中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凌晨4点,低压区中心位置约为北纬14.6度,东经106.8度。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供图

第13号台风已减弱为低压区

据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消息,11月7日清晨,由第13号台风“海鸥”(国际名称“KALMAEGI”)减弱而来的热带低压已在老挝下寮地区减弱为低压区。

研讨会现场。(组委会供图)

越南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

11月5日下午,在由胡志明市工贸局、工贸部电力局能源信息与电力市场发展中心、亚太城市能源协会联合举办的越南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聚焦能效解决方案与电力市场机制展开探讨。

扩展“无香烟绿色区域”模式宣传牌。图自越通社

扩展“无香烟绿色区域”模式

越南约有1500万吸烟者,每年产生的香烟垃圾量达数千吨,加剧塑料垃圾危机。为种植烟草,每年约有450万公顷森林被毁,排放达8.54亿吨二氧化碳。

渔船到港口避风。图自越通社

广义省主动应对第13号台风 减少台风造成损失

第13号台风(国际名称为“KALMAEGI”-台风海鸥)将从11月6日至7日进入东海并直接影响中部各省份,最大风力可达17级。第13号台风登陆后可能对广义省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当前,当地政府和职能力量正积极采取早期防范措施,努力将损失降至最低。

游客体验河内的旅游产品。图自人民报

旅游业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气候变化与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使越南旅游业面临必须以可持续、适应性强且富有创新的方式重构发展模式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被确立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两大战略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