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四公约》获批70周年纪念仪式在越南举行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同瑞士驻越南大使馆日前在河内举行1949 年国际人道法的《日內瓦四公约》获批70周年纪念仪式。
《日內瓦四公约》获批70周年纪念仪式在越南举行 ảnh 1越南外交部法律与国际条约司司长黎氏雪梅博士。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同瑞士驻越南大使馆日前在河内举行1949 年国际人道法的《日內瓦四公约》获批70周年纪念仪式。

这是首次在越南举行1949年《日內瓦四公约》相关纪念仪式。

越南外交部法律与国际条约司司长黎氏雪梅博士在仪式上表示,在过去的战争时期,作为1949年《日內瓦四公约》的成员,越南落实好该公约的各项义务,保护平民、伤残军人,向战俘给予人道待遇。在当前的和平阶段,越南举行的各项人道活动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特别是克服战争后果,预防自然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黎氏雪梅博士强调,纪念1949 年国际人道法的《日內瓦四公约》获批70周年是更新应用工作中的新发展和解释《国际人道法》各项规定以及国际社会近期为落实该法律付出的努力的机会。

以2020-2021年任期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和2020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越南将继续同国际社会推动尊重和有效落实基于1949年《日內瓦四公约》基础上的《国际人道法》。

瑞士驻越大使比阿特丽呼吁各国在和平时期以及包括武装或非武装冲突在内的各场冲突中进一步努力确保对《国际人道法》和《日內瓦四公约》的尊重。阿特丽大使认为,1949 年国际人道法的《日內瓦四公约》获批70周年纪念仪式是各国回顾落实公约过程并寻找保持长期成功落实该公约的方向。

《日內瓦四公约》包括《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1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2公约)、《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3公约)和《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4公约)。

截至1994年,共有187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方式成为《日内瓦公约》的缔约方。该公约被认为是国际主义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约束战争和冲突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法律文件。(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胡志明市一角。图自越通社

📝时评 重绘山河 凝聚合力:党心民意的深度契合

从2025年7月1日起,全国34个新的省级行政单位将正式投入运作,比之前减少了29个单位。这场意义重大的“山河重绘”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这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前提。正如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在2025年6月29日发表的文章《团结的力量》中所强调的:"官府千般易,无民事难成;百姓万种难,齐心皆可平”。 

越南参加挪威第八次贸易政策审议会议。图自越通社

越南参加挪威第八次贸易政策审议会议

越南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于6月30日出席了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日内瓦总部举行的挪威第八次贸易政策审议(TPR)会议。越南常驻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团长梅潘勇大使出席会议。

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礼节性拜会了教皇良十四世。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梵蒂冈合作潜力巨大

越通社驻意大利记者报道,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对意大利进行工作访问期间,6月30日在梵蒂冈圣座礼节性拜会了教皇良十四世。

附图。图自人民报

河内全力保障两级地方政府模式高效运行

6月27日,在第十六届河内市人民议会(2021-2026年任期)第24次会议上,代表们表决通过了一系列关于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投运行时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调整、收入来源和支出任务划分、预算调整与公共投资计划,以及公共资产管理和使用权限调整等的决议。

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与意大利众议院议长洛伦佐·丰塔纳。图自越通社

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对意大利进行工作访问

越通社驻罗马记者报道,在从6月29日至7月1日对意大利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于6月30日在意大利众议院与意大利众议院议长洛伦佐·丰塔纳(Lorenzo Fontana)举行了会谈。

四大决议——体制质量的核心动力

四大决议——体制质量的核心动力

仅在半年时间内(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越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出台了四项具有战略性、突破性的决议,这被视为新时代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四大支柱”。

祈愿国泰民安盛典现场。图自越通社

祈愿国泰民安盛典是国家神圣的历史时刻

今日(7月1日),两级地方政权体制正式运行,全国共有34个省市和3321个乡、坊单位。为标志这一神圣的历史时刻,7月1日零时,越南佛教学院(河内)的近千名僧尼和佛教信徒参加了在该院举行的国泰民安祈愿大典。

越南驻加拿大大使范荣光在越南国庆79周年纪念典礼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凝聚侨智助力国家发展

越南驻加拿大使馆科技处近日举行"加拿大越南专家与科学家网络"(CVSE)启动仪式,旨在加强侨胞科技人才资源对接,有效服务国家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