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海上安全合作面临不少机会

海洋占地球面积约三分之二,也是给各国带来利益的多项活动发生地。
推动海上安全合作面临不少机会 ảnh 1附图 (图片来源: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据《越南之声》,海洋占地球面积约三分之二,也是给各国带来利益的多项活动发生地。因此,各国在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资源中有序合作、互相了解和分担责任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合作,保障海上安全,营造稳定环境,实现繁荣发展是沿海国家及有关国家的共同利益和责任。连日来,不少该领域合作机会得到开启。

在国际形势正出现愈演愈烈的多国战略竞争的背景下,海洋成为了争取竞争优势的战场。面对东海和华东海近期经常出现紧张局势,尤其是填海造岛,大规模建设、军事化人工岛以及不基于国际法宣示主权的行为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减少冲突的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合作势在必行。

海上安全:首要共同关注

亚洲和欧洲各国180多名代表上周在越南广宁省下龙市举行的“海上安全与发展:国际合作与亚欧经验互鉴”研讨会上就海上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表明,面对建立和平稳定海上环境的紧迫要求,地区内外各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推动传统、非传统海上安全合作的措施进行讨论,强调合作是必然的,尤其是在国际形势正出现多国战略竞争加剧趋势的背景下。没有任何有关国家能置身上述共同努力之外或违背现有国际秩序。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邓庭贵表示:“海上安全越来越重要和必要。在海上安全日显必要的背景下,海上潜在热点地区的冲突危机日益加剧,威胁和削弱各民族维护海上安全及海上空间的合作努力及互信。”

会上,与会的一流专家和教授都强调了合作、交流信息和经验的重要性。不少代表表示,亚洲国家可以借鉴欧洲正有效运作的集体安全机制的经验。整合、交流信息和数据是防范危害海上安全行为、保障海上人员安全的最有效方式。

此外,不少意见也认为,东盟正面临诸多海上安全问题,如:恐怖袭击、海盗及其他暴力行动。因此,建立信息整合系统是保障海上商船安全行驶的十分必要的举措。

关于非法捕鱼问题,不少专家认为,这是目前威胁亚洲海上安全的大问题。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领土声索矛盾引发一些国家利用捕捞活动来坐实其主张。为解决这一状况,需要广泛的多边合作机制及高度的政治决心,才能形成转变。

德国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研究所专家海杜克表示:“我认为,为结束没有规则的状况,我们要给冲突寻找新的规则,避免竞争及主权索求引发冲突,面向通过寻找替代领域来开展合作,如:共同合作开发资源,具体是共同捕鱼,因为鱼是因东海过度捕捞而正遭到威胁的海洋资源”。

加强建立互信和预防性外交

减少东海冲突及加强合作再次成为14日在中国云南省举行的东盟-中国外长特别会议的主要议题。有关各方展现了保障东海和平与安全的高度政治决心。双方同意加强开展树立信心和预防性外交的措施,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尤其是尊重法理和外交进程,基于国际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不难看出,在任何合作关系或任何海域,确保落实国际法一向是核心因素。显而易见,沿海国家及地区有关各国正迎来推动海上安全合作的机会。(越通社—VNA)

越南之声

更多

范明政总理与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出席越南与南非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图自越通社

越南坚定支持非洲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南非媒体认为,范明政总理此访以及与南非达成的协议延续了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近期对越南国事访问的结果,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并在农业、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扩大合作。

河内市委常务副书记阮文锋代表首都党委、政府和人民,分别向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三省各移交100亿越盾援助款项。图自laodongthudo.vn

河内市向得乐省、林同省与庆和省提供300亿越盾救灾援助

为响应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号召,践行“河内为全国、与全国同行”的精神,河内市于11月24日下午在国会大厦举行援助资金交接仪式,向近期遭受持续暴雨和洪灾严重影响的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省提供总额300亿越盾的救灾资金。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潘英山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开幕

11月24日上午,由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在河内开幕。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11月23日,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美国驻越南外交使团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在河内联合举办“越南—美国友好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纪念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1995—2025)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