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俄罗斯知名越南问题学家格里高利·米哈伊洛维奇·洛克申

9月11日,俄罗斯越南学资深学者、东海问题知名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当代中国与亚洲研究所越南与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家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洛克申的告别仪式在俄罗斯莫斯科市Yudin临床医院举行。
告别俄罗斯知名越南问题学家格里高利·米哈伊洛维奇·洛克申 ảnh 1告别仪式在俄罗斯莫斯科市Yudin临床医院举行。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俄罗斯——越通社驻俄罗斯记者报道,9月11日,俄罗斯越南学资深学者、东海问题知名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当代中国与亚洲研究所(RAN)越南与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家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洛克申(Grigory Mikhailovich Lokshin)的告别仪式在俄罗斯莫斯科市Yudin临床医院举行。他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7日逝世,享年84岁。         

越南驻俄罗斯特命全权大使邓明魁向格里高利·洛克申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致以诚挚的慰问。邓明魁大使强调,洛克申是越南人民的亲密朋友,作为一名为和平与正义而战的战士,他将永远活在所有越南朋友和认识他的人的心中。

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洛克申于1938年4月1日出生。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大学(MGIMO),3年后在该所大学以“1954-1964年越南南方解放运动”为题成功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1961年)上,格里高利·洛克申被选为苏联第一个现场越南语翻译团队成员。

格里高利·洛克申为民间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65-1973年,洛克申作为苏联越南委员会秘书长,从美国开始干预越南的第一天起,就直接参与组织声援越南的群众运动。

1973-1993年间,他分别担任苏联维和委员会秘书及秘书长,继续为和平而斗争。1994 年,他担任国际和平基金会协会委员会秘书,1998年就任维也纳国际和平研究所(奥地利)秘书长,2007年担任俄越友好协会副主席等。
据悉,洛克申是《越南近代史》(1965年)、《公众与战争及和平问题》(1978年)和《二十世纪:正视与斜视》丛书的作者之一。

在事业生平中,洛克申写了多篇有关越南南方民族解放运动、美国和苏联在东南亚的政策等文章,是俄罗斯乃至世界知名的东海和东盟事务专家,也是各东方学论坛不可或缺的成员。

凭借在民间外交、科研活动及俄越关系方面做出的贡献,洛克申两次获得越南友谊勋章及诸多徽章。(完)
越通社

更多

芒族人开夏节。图自越通社

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芒族人民团结一致 决心与党共创未来

征求人民对提交越共十四大各项文件草案的意见是发挥民主性并在国家发展道路上动员全民智慧和心血是重要一步。这一过程得以广泛、公开、透明进行,聚焦重大议题,确保文件反映人民的意愿和愿望,同时增强信任,凝聚社会共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提交越共十四大的各项文件内容,满足新时期国家发展要求。富寿省人民坚信团结一道,决心与党共创国家未来。

国会经济与财政委员会主任潘文买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国会常委会第51次会议:以创新思维推动立法工作

11月5日晚,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就国会决议草案关于解决《土地法》实施过程中困难障碍的若干机制政策;国会关于落实2025年8月22日政治局第71-NQ/TW号决议中有关教育与培训突破性发展的决议草案的若干特殊机制和政策;《国家储备法》(修正案)草案进行讨论和提出意见。

会议现场。图自越通社

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推动高科技活动发展

按照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的议程安排,11月6日上午,国会代表分组讨论了三项法律草案,分别为:《建设法(修正案)》、《地质与矿产法若干条款修改补充法案》以及《农业与环境领域相关法律若干条款修改补充法案》。

越南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邓明魁代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主持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预算与金融市场委员会主席、前省长阿纳托利·阿尔塔莫诺夫颁发友谊勋章。图自越通社

越南向俄罗斯友人颁发友谊勋章

11月4日,越南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邓明魁代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主持了仪式,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预算与金融市场委员会主席、前省长阿纳托利·阿尔塔莫诺夫(Anatoli Dmitrievich Artamonov)颁发友谊勋章。

研讨会现场。图自越通社

东海问题国家研讨会聚焦科技合作议题

在第十七届东海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越南外交学院11月5日在岘港市同越南海岛局、农业与环境部、岘港市外务局及岘港市人民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主题为“科技合作: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2025年东海问题国家研讨会。

坚海特区区委副书记段红唯。图自越通社

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期待对特区出台具有特殊性的机制和政策

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时,安江省坚海特区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表示,提交越共十四大的政治报告草案充分体现了发展思维上的创新与突破、战略眼光以及建设一个富强、繁荣、幸福国家的宏伟愿景。通过此举,干部、党员和人民积极为党的路线方针建言献策,聚焦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并紧密结合地方与国家的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