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仙国家公园——越南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典范

6月底,吉仙国家公园成为越南第一个入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的国家公园。这一荣誉源于吉仙多年来努力做好保护工作,包括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和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吉仙国家公园有林鸟340多种,占越南鸟类总数的40%以上。图自《越南之声新闻网》
吉仙国家公园有林鸟340多种,占越南鸟类总数的40%以上。图自《越南之声新闻网》

越通社河内——6月底,吉仙国家公园成为越南第一个入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的国家公园。这一荣誉源于吉仙多年来努力做好保护工作,包括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和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吉仙国家公园距胡志明市约3.5小时车程,过拉俄河后向林同方向行驶。这是东南地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标准样本。该公园总面积超过8.2万公顷,跨越同奈、林同、平福三省。吉仙有1730种动物和1655种植物,因此这片森林在创造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在为缓冲区居民创造生计和改善其生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据统计,吉仙国家公园有林鸟340多种,占越南鸟类总数的40%以上。因此,在徒步穿越森林时,除了遇到许多珍稀鸟类外,游客还可以看到灵长类动物,如:黑腿、棕腿白臀叶猴、红颊长臂猿、野牛等。吉仙国家公园工作人员李德庆介绍说:“野牛通常群居,一群至少1-3头,平均4-12头,大群则超过12头。如果想看野牛,就得花很长时间。游客可以登上高高的观察塔(瞭望塔)。雨季开始时最容易见到,因为下雨后,嫩草会发芽,这是野牛最喜欢的食物”。

国家公园的另一个著名景观是400年树龄的四数木树(Tetrameles nudiflora),高40多米,树径可达1米,根系相当大。此外,森林中分布着许多四数木树,植物种类繁多,湖区周围都是树龄数百年的古垂叶榕。除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外,吉仙国家公园还设有世界著名的动物救助站。在国家公园办公区,新建的动植物博物馆陈列有种类丰富的大量实物和标本,为游客服务。动物救助区也是游客关注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半野生环境,收容曾被非法饲养的熊、猴子、珍贵鸟类等动物。此外,吉仙还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恢复项目、栖息地恢复和物种保护,特别是大型菌类。

5.jpg
游客在400年树龄的四数木树处合影留念。图自《越南之声新闻网》

吉仙国家公园的研究员范玉阳表示:“根据我们的记录,吉仙有400种大型菌类。其中从天然菌种中分离出50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菌种,并对白香、吉仙灵芝、白玉蘑菇等15种野生菌种研究出人工种植方法。我们在研究区内种植出多种菌种。我们还形成了技术转移的模式”。

吉仙国家公园不仅是保护生物之地,也是游客融入大自然、了解动植物的理想目的地。该国家公园平均每年接待5.5万至6.5万名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考察和学习。河内游客范安表示:“吉仙有原始森林、河岸森林等多种森林类型,非常有趣,还有许多稀有动物。我去过宁平省菊芳森林,现在来到这里,感觉很有趣,空气清新又凉爽,令我印象深刻”。

从吉仙指挥中心出发,开车近20公里,再徒步5公里穿越原始森林到包秀,游客可探索难得一见的森林奇观。吉仙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与服务中心主任陈文平表示:“吉仙国家公园的特殊用途森林有许多其他地方没有的特征。这是一次观赏自然和野生动物的体验之旅。白天游客来这里观赏动物。清晨,游客可以观赏灵长类动物”。

在入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之前,吉仙国家公园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5年,越南将吉仙国家公园列为国家级特别遗迹区。(来源:《越南之声新闻网》)

越通社

更多

从以拾荒为生的妇女,如今她们已成为运用科技的“绿色战士”。图自越通社

顺化市塑造垃圾循环经济

顺化市的“科技拾荒合作组”模式正在为城市垃圾管理带来积极变化。从以拾荒为生的妇女,如今她们已成为运用科技的“绿色战士”,通过mGreen应用与再生供应链实现连接。不仅改善了成员的生计、提升社会地位,还助力构建可持续的垃圾循环体系,彰显顺化在建设绿色、清洁、循环城市中的先锋作用。

论坛现场。图自越通社

绿色能源基础设施赋能智慧城市发展

11月7日上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在河内举行了“绿色能源—洁净城市”论坛。该活动吸引了国家管理机构、专家、科学家、企业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探讨发展绿色能源与建设可持续城市的解决方案。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孟权会见法国研究发展中心(IRD)驻越南代表处首席代表西尔万·乌伊永。图自《新河内报》

河内与法国研发中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合作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孟权于11月6日上午会见了法国研究发展中心(IRD)驻越南代表处首席代表西尔万·乌伊永(Sylvain Ouillon),商讨双方在首都河内空气监测与污染减缓领域中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凌晨4点,低压区中心位置约为北纬14.6度,东经106.8度。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供图

第13号台风已减弱为低压区

据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消息,11月7日清晨,由第13号台风“海鸥”(国际名称“KALMAEGI”)减弱而来的热带低压已在老挝下寮地区减弱为低压区。

研讨会现场。(组委会供图)

越南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

11月5日下午,在由胡志明市工贸局、工贸部电力局能源信息与电力市场发展中心、亚太城市能源协会联合举办的越南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聚焦能效解决方案与电力市场机制展开探讨。

扩展“无香烟绿色区域”模式宣传牌。图自越通社

扩展“无香烟绿色区域”模式

越南约有1500万吸烟者,每年产生的香烟垃圾量达数千吨,加剧塑料垃圾危机。为种植烟草,每年约有450万公顷森林被毁,排放达8.54亿吨二氧化碳。

渔船到港口避风。图自越通社

广义省主动应对第13号台风 减少台风造成损失

第13号台风(国际名称为“KALMAEGI”-台风海鸥)将从11月6日至7日进入东海并直接影响中部各省份,最大风力可达17级。第13号台风登陆后可能对广义省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当前,当地政府和职能力量正积极采取早期防范措施,努力将损失降至最低。

游客体验河内的旅游产品。图自人民报

旅游业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气候变化与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使越南旅游业面临必须以可持续、适应性强且富有创新的方式重构发展模式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被确立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两大战略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