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地球环境中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资源过度开采情况日益严重,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造成诸多挑战。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地球环境中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资源过度开采情况日益严重,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造成诸多挑战。

瑟勒是一个靠在湄公河捕鱼为生的渔夫。然而,捕捞产量日益减少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少困难。

水产捕捞是湄公河人民的主要工作。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不少人逼不得已搬到另一个地方生活。2011年以来,该地区五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搬到陆地生活。传统渔村因此也面临埋没危机。

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丰富的森林和水资源等特点被誉为地球环境中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区。目前,湄公河流域人口约达3亿,其中80%的生活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该地区年均鱼类捕捞产量约达260万吨,占全球淡水鱼产量的25%。

专家评价称,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目前的一大难题,因为人们既要开发利用资源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此外,气候变化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及经济发展水平等产生巨大影响。全球升温、气候变化无常、雨量增加、咸水入侵等现象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直接影响到当地农业渔业生产活动并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在此背景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需对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并大力同步展开落实各项配套措施,为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作出贡献。(越通社-V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