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江省土岛县传统手工艺村——头由村

坚江省土岛县高棉族人拥有悠久的陶器制作技术。土岛的粘土细腻、柔软,所以陶器产品在揉制、烘烤过程中很少损坏,且耐久度高。这正是土岛陶器得到消费者好评的原因。
坚江省土岛县传统手工艺村——头由村 ảnh 1传统手工艺村(图片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河内——坚江省土岛县高棉族人拥有悠久的陶器制作技术。土岛的粘土细腻、柔软,所以陶器产品在揉制、烘烤过程中很少损坏,且耐久度高。这正是土岛陶器得到消费者好评的原因。

造访土岛县,游客有机会游览由分布在建良海域的数百座大小岛屿组成的三岛历史遗迹区和头由手工艺村。到头由村,游客将更加了解九龙江平原地区广泛使用的陶器产品。

坐落在土岛县中心的头由传统手工艺村正为保护带有陶器专业生产印记的当地传统文化价值做出贡献。当地居民陈文岁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头由陶器手工艺村繁荣发展的时期。当时,家用陶器产品受到顾客青睐,所以全村村民都以生产陶器为生。每户家庭平均有2至3座窑炉。

2006年,陈文岁一家投资两千万越盾购买了一台碾土机,这样就省去了雇人碾土的费用。而此前,要用双脚踩土2至3天才能完成,用碾土机后,两小时就行了。

陈文岁说:“消费者不必选择只要买回来用就好了。从此以后,一代传给一代。像我家,至今已三代从事这行了。西部地区六省的人民都使用我们制造的土炉,收入也够吃。每座土炉卖5500越盾,不为赚钱。一个半月收购一千多只土炉后才卖一次。”

头由村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妇女参加陶器生产的所有环节,而男人承担取土或填土、晒陶器、组装、收拾陶器产品等重活。以辛勤劳动的精神,当地妇女成年累月制作陶器,很少休息。现在,头由村妇女仍喜欢使用手工制作的陶器产品。

据当地居民武氏娜大姐介绍,她跟母亲学陶艺,她的母亲又跟外婆学。她自己花了二十年才学会。

她说:“整天干活,下雨少做点晴天多做点。每天要花十五万越盾雇一个工人制作五十个陶炉。若每天做五十个炉子,利润才十万越盾。该行主要由妇女担任,其收入不是主要来源。”

现在,头由村主要生产各种陶炉。该村的陶炉生产规模较大,建有泡土池、碾土机、晒场等。制作陶炉工序较多,除了制作炉底、塑形和晒干等环节外,还有放在窑炉里烧制。

窑炉就是一座有顶的土房。烧的原料主要是稻壳、稻草,外面用茅草覆盖,茅草烧完后将延至稻壳。每次烧制要花三至四天。

卖稻草的陈氏桑说:“以前使用柴火和稻草烧制。最近20年,使用稻壳烧制,稻壳是我们从工厂买回来的。若用稻壳烧制,每炉每天要烧500至600包。若买不到稻壳,炉就得停火。用柴火烧比不上用稻壳烧。如果使用柴火,露天烧要花2至3小时,如果使用稻壳要花三至四天。产品质量要好一点。”

近几年来,由于现代电子技术产品的竞争,头由村产品的销量大受影响。从事陶器产品生产的头由村村民大为减少。但坚持从事、传承和维护该行的家庭仍相信陶器业不会消亡。

武氏娜说:“我在明海县销售产品,要把产品运到远方销售。哪里要买都送货上门。一时销不掉的,我就慢慢卖,春节前或遇到下雨都很畅销。这种炉主要使用柴火或椰壳。这里的人个个都做柴火炉。”

头由村制造陶器不仅仅是生产一种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的产品。和土岛县的瓜岛(Hon Queo)和知尊(Tri Ton)两座陶器传统手艺村一样,头由村也坐落在当地高棉族同胞的经济文化轴线上,这体现了陶器产品在九龙江平原地区居民生活中的存在和必要性,同时反映了高棉族同胞为后代而保护和传承这门手工行业的决心。(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