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族的传统文化 hinh anh 1越族的传统文化(图片来源:越南人民报)

越通社河内——越南是一个文化丰富的国家。在54个民族中,京族(又称越族)传统风俗较为独特,并世代传承。

越族人有许多具有社区活动特点的传统节日和民间盛会。在精神生活中,越族对其信仰的宗教有强烈的信念。今天,我们一起到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参观越族展区,了解越族的传统文化。

博物馆内越族展区面积约20平米。空间虽不大,但布置巧妙、简洁,足以让游客对越南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最多的越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博物馆教育处干部黄明月的解说让游客对越族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说:“这是越族的展区。说到越族,就得提到水稻农耕文明和乡村文化。对越族来说,村是一个行政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社会组织。”

很久以前,越族就群居在村舍,又称乡社(Cha)。村是指农村地区越族的传统聚居单位,有地界标志、村路和祭祀设施。每座村庄都有两个名称。一个是喃字名称或古名,以“葛”(Ke)字冠名,并与另一个喃字拼在一起,一般很难准确理解其意义,例如:葛内(Ke Noi)、葛奎(Ke Goi)、葛娥(Ke Nga)等等,用于日常生活。表字或汉越名称用于行政文书,是根据喃字名称翻译而成,例如:葛内为古芮(Co Nhue)、葛奎为新会(Tan Hoi)、葛娥为苗芽(Mieu Nha)。

越族的村庄一般建在地势较低、邻近河溪的地方。因此,越族的传统行业是水稻种植和渔业捕捞。黄明月说:“越南地形条件十分优越,又有3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江河沟渠纵横交错,因此渔业捕捞非常发达。渔具生产也随之发展起来。这是鱼筌。这种渔具在越族居住的地方随处可见,尤其是邻近河溪的地方。此外,还有抓螃蟹、黄鳝的用具。”

除了渔具外,博物馆也展示越南传统手工行业,如斗笠编织、铸铜、制陶、制作磨漆画等。黄明月告诉我们:“这是钟村编的斗笠。编织斗笠的叶子刚摘下来时为绿色,晒几次后变成白色并卷曲。匠人们用透明的塑料细线缝制。为使斗笠更加耐用,他们在上面刷一层油。

对越南妇女来说,斗笠再熟悉不过了。有一段时间,斗笠是越南妇女的一个形象符号。300年前,斗笠是平顶的,稍大,叫做“三寻斗笠”。100年来,它的外形逐渐发生了变化,以适应生产劳动和自然条件。”

越族民居一般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并非常讲究每个地区的地势、水势等自然条件。越族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建适合自己的住房,但它们也有共同点。

民族学博物馆越南文化部研究搜集处干部武氏清心说:“越族民居通常有堂屋、厢房、厨房、畜栏、树园、庭院。博物馆里的模型有一个大院子,因为这是一个富人家。他们在院子里晒稻谷。我们还建了一个南药圃。过去,越族人一般喜欢种草药,既可做菜,又能当药用。这里还有一个蓄雨水池。水是沿着屋顶上的大竹筒流进水池的。”

越族人的堂屋一般设有供台。这是越族独特的祭祀信仰。黄明月介绍说:“这是一个宗长家庭的供台。供台上有个神位。如果哪一家获颁皇帝敕书,就供到神位上。中间放水果盘。外面放其他祭品。越族供台上需有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香炉代表金,木器代表木,水和酒代表水,灯和烛代表火,花瓶、香碗代表土。”

博物馆里还介绍越族的圣母祭祀习俗。在每个越族家庭里,母亲具有重要的地位。黄明月说:“这里安放的三尊圣母像代表着管理三个不同区域的三位圣母。中间为管理天空的天仙。左边为管理山林的圣母,右边为管理土和水的圣母。”

在越族人的信仰中,人们相信可以通过童公(即师公)和童婆(即巫婆)与神灵交流。由此,他们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朝文歌。他们举行候童礼仪(即跳神)的目的是祈求族人富足幸福。(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