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已正式向得乐、得农、嘉莱和昆嵩等省份授予西原史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据西原史诗研究专家,目前,在西原地区五个省的少数民族社区中还保留着旱唱(khan)、yalyau等说唱形式。然而,这些说唱形式和西原史诗正在濒临失传危机。

西原地区史诗是一个庞大的宝库,是西原莫侬族、埃德族、巴那族、嘉莱族等各族人民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编年史。史诗中有关于天地和人类诞生的描述,充满神话色彩,也有关于西原各个民族风俗习惯的概括,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其中著名的长歌有埃德族的《儋珊》(Đam San)、《轻攸》(Khinh Du),巴那族的《亚姆诺伊》(Dam Noi)、《兴志恩》(Xing Chion)等等。

西原史诗主要歌颂为战胜黑暗势力,保卫村寨安宁立下大功的英雄。通过史诗的叙说和演唱,人们可以感受到西原各族人民的文化特色。

西原史诗可以在不同场所和空间演唱。老艺人通常在传统盛会或村寨重大活动上演唱。西原史诗通常通过口传方式传承,且大部分起源于民间。每一部史诗要几夜才能讲完,甚至有些要连续说唱四五天。这取决于唱者的想象力和精神状态。史诗的长短和旋律将随着故事的内容和唱者的兴致而变化。唱者可以连说带唱,也可以对话或按照舞台艺术表演形式模仿各种动作,因此会说唱史诗的艺人被视为当地的“宝贵财富”。

截至目前,搜集到的西原史诗多大数百篇,是越南西原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百科全书。(越通社-V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