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原地区,冬末春初是“吃年喝月” 的季节,是节日和快乐的季节。响彻四处的锣钲声使人与大自然互相交融。

铜锣文化空间成为了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维护和传承这项独特文化,使锣钲声永远响亮对西原地区同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杨村老艺人和不到20岁的年轻人灵巧双手的敲打下,嘉莱锣钲声或如溪水奔流、或如山雨磅礴,或如万人迎春。

铿铿锵锵的锣钲声驱散了遥远的边境地区的寒冷和寂静。在传统高脚屋院落外,立着一根迎春杆,下面一具竹竿酒桶,坐在旁边的今年78岁的村长老罗麻约介绍说,多少年来,锣钲已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节日盛会或其它重大活动都少不了锣钲、竹竿酒,它们拉近了居民的距离,增进了居民的团结。

罗麻约说:“嘉莱锣钲早就出现了,节日盛会和新年都用它。快乐时打快乐的曲、忧愁时打忧愁的曲,庆祝胜利的也有。这是当地居民的特色文化、是快乐和骄傲之源。”

罗麻约长老还说,嘉莱人很爱惜锣钲。过去,锣钲越多意味着家庭越富裕,几乎每户家庭都有锣钲。哪个家庭没有就觉得没面子。

他家目前还保存着两套锣钲,其中一套叫“黄钲”(音译),共11个;另一套叫“拍钲”(音译),只有一个。这两套锣钲特别珍贵。

罗麻约是6年前到清化省芒族地区才买到的,当时价格为1.6亿越盾。以前,要30头牛才能换一套“拍钲”。罗麻约自豪地说,历经生活变迁,保存锣钲和维护锣钲文化依然受到当地居民的重视。

他告诉我们:“战争时期逃难的时候,房屋、猪、鸡等财产都可以留下,但锣钲,尤其是珍贵的锣钲无论如何也要随身带走,因为敌人会烧光一切,包括锣钲。当时,许多家庭把锣 钲藏在地窖里,敌人发现后全部烧了,很可惜。回来看到被烧的锣钲我们都想哭一场。锣钲是前辈留下的财富,我们要继续留给子孙后代。”
自古以来,亚欧乡居民一向将锣钲视为无价财富。乡民罗麻希家负责保管锣钲,是乡里嘉莱族中肩负重任最年轻的人。

他家虽然不太宽敞漂亮,但仍被视为“富裕”之家,因为家里有7套锣钲,其中包括两套珍贵的“拍钲” 。他也深刻意识到自己所保管的都是宝贵的东西。

他说:“过去,祖先很辛苦才能把这些锣钲传给后代。这是我们家族传给子孙的无价财富,因此我们夫妻俩要小心保管。不少人来这儿求购,出价高达数亿越盾,但我们绝不 卖。我们要维护嘉莱人的特殊文化。有锣钲就是富裕了。春节及其它节日也少不了它呢”。

亚欧乡人委主席克索窍表示,当地乡村的咖啡、胡椒、橡胶和牛等虽然没有西原地区北部的多,但还是被视为最富裕的地方,因为乡里还保存着多个古锣钲、珍贵锣钲及其它文化价值。

目前,全乡共保存600套古锣钲,终止了 “ 锣钲外流 ” 现象,反过来,居民们还到其它地方去买锣钲。克索窍强调,这正是党和国家关于将发展经济与维护和发扬传统文化价值相结合政策得到有效开展的成果。

多年以来,这个边境地区嘉莱人的所有活动中都少不了锣钲声。在当地居民的保护和爱护下,锣钲声将永远响彻西原山林,使当地乡村永远是物质和精神上最富裕的乡村。(来源:越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