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人的精神生活中,吃槟榔不只是一种习俗,也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构成元素,婚嫁,待友会客不可或缺的物品。

越南人吃槟榔习俗据传始于雄王时代,与之相连的是槟榔的典故:一家夫妻兄弟跋山涉水互相寻觅,最后分别化为岩石、槟榔树、篓 叶树聚在一起,互 不分离。槟榔是红白喜事,祭祀礼佛的物品,是男女恋爱,人们待友会客的先行官。

从民间到宫廷,吃槟榔的习俗无处不在,不分阶层,不但京族,而且岱、侬、瑶、傣、芒、山瑶等北方许多少数民族,高棉、布鲁、埃第、占等长山山脉和高原少数民族,南中部的高棉族也都有这种习俗。其基本形态相同,但因生活环境和文化不同而各具特色。芒、傣、埃第人以槟榔待客,岱、侬 人用于新郎新娘的手腕拴线礼。一口槟榔含四种原料:槟榔果(味甘)、篓叶(味辛)、树根皮(味涩)、熟石灰(性热),放进嘴里咀嚼,味道辛辣,口香唇红。东南亚多国也有这种习俗,但越南人卷槟榔的技术,请槟榔 的礼仪极其讲究,别具一格,尽显民族文化的特色。

越南吃槟榔的习俗历史悠久,今天发现的最早有关实物是李朝、陈朝的。吃槟榔所用的全套器具有:切槟榔刀,卷篓叶的签子,石灰瓶,石灰筒,槟榔盒等,另外还有专供老年人捣烂槟榔的 小臼杵。

近几年来,在日常生活当中,吃槟榔习俗有所埋没,仅农村地区高年老人还保留着该习俗。然而槟榔仍是祭祀、婚庆、忌日等盛会和礼仪不可缺少的礼物和供品。槟榔文化仍记载在民间文学、民歌、歌谣和文学作品当中。 (来源:越南画报-V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