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巴那族公房是一项独具一格的建筑工程,是该民族公共活动场所。它不仅能体现巴那族的团结和凝聚力,适应自然环境能力,更是他们躲避猛兽和保护村民安全的地方。

巴那族的每个村寨都有公房。同平原地区京族人的村亭一样,这是村民的公共活动场所。但与村亭不同的是,公房不是祭祀场所。

巴那族一般选择铁力木、桃花心木等珍贵木材建公房。巴那族公房结构与众不同,没有橼和檩。他们只是用树条、藤条、竹柱子固定房架,但房子依然坚固,结实。

公房外形和建筑基本相同,屋前是宽阔的栏杆,屋顶用茅草铺设,厚约20公分,前后屋顶合在一起形成朝向天空的槌刃型,体现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力量。
公房高约12米,长12米,宽8米,可容纳80至100人。个别的村寨盖18米宽的公房,以展现该村的实力和富裕。为撑住屋顶,房顶交叉放置多根笔直高大、长数十米的圆木。这种做法使公房无比坚固,可承受大风暴雨。

地板离地面约两米,有两排楼梯。男人用的楼梯在房子的左边,共有7个台阶,女人用的在右边,共9个台阶。此外,中间还有一排楼梯,专供村里的长老在神圣的仪式上使用。

公房是保存村里神圣物品的地方,只有男性才能在这里留宿。因为在巴那族的观念中,这是商讨村里大事、长老向子孙讲授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的地方。由于村里的珍贵和神圣物品全放在这里,因此走访公房时,游客可部分了解巴那族的文化习俗。

游客阮黄新在参观公房后分享说:“这是我首次走进巴那的公房,因此感觉很特别,也充满好奇,看到各种用品或鼓啊、钲啊,都想试着敲一敲。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这里的文化,也觉得屋内桌椅、摆设使这里的空间显得十分温馨。”

在巴那族生活中,公房无愧为艺术建筑工程,是整个村落的形象、自豪和骄傲。公房是神圣的空间,汇聚着各种心灵力量,展现巴那族的文化特色。因此,保护和弘扬公房建筑遗产备受文化部门重视。

根据越南昆嵩省文化部门于1999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本省625个少数民族村寨中,只有约260座公房。在昆嵩省政府的关注和帮助下,巴那族艺人成功地在河内建了巴那族传统公房。

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副馆长、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刘雄认为,这种做法势在必行。他说:“包括巴那族传统住房在内的传统文化正逐渐没落。如果没有保护的政策,那么传统建筑只不过是以往遗留的光影。作为民族学家并在博物馆工作,我觉得,如果这种独特文化建筑遗产丢失了,那就太遗憾了。”

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和昆嵩省人民委员会配合在博物馆院内复建原始的巴那族公房,为游客能在首都参观了解巴那族特色文化提供了条件。这是保护和恢复越南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中极具说服力的良好做法。(来源:越南之声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