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同奈省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始于“四有”的主张。迄今,同奈省是全国达到新农村标准的乡数量最多的地方,其中春禄县和隆庆市镇成为全国首先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两个县级单位。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四新”的农村面貌,面向2020年成为完成新农村计划的省份。

“四有”模式注入动力

在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第26-NQ/TW号决议以及新农村建设国家目标计划出台之前,同奈省已从2006年以包括“四有”目标即经济生活得以改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配套、文化生活良好和安全秩序得以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设主张先走了一步。

为了具体化这一模式,同奈省改变了生产方式,从规模零散的转为同销售市场紧密联系的集中式生产模式,从而形成了广阔的主产区。其中把科技应用于生产被视为快速提高收入、逐步改善农村地区农民生活的突破口。

春禄县农业处原干部阮氏宁回忆说,春禄县过去以同奈省最大玉米主产区著称。有些年,玉米种植面积占该县种植总面积的30%至35%。由于农民采用粗放的生产方式,产量最大也仅达每季每公顷1.7至2吨而已。自从把先进技术应用于玉米耕作,像引进新品种、投入水利系统等,产量猛增至每公顷近7吨,比过去增长了两倍。

如今,玉米种植带来每公顷年收入一亿越盾,已经不足为奇。因为,从此以来,农民开始更快地获取并应用先进技术,助推大米产量增至每公顷8至12吨。同奈省玉米的突破是证明农作物结构转型、提升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中正确选择的典型例子。迄今,同奈省玉米种植面积约达5.6万公顷,年均收入达每公顷8000万至一亿越盾。

虽然农业只占同奈省经济总量的6%,但超过6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基于“四有”模式的动力,同奈省集中建设新农村,而越来越多“百万富翁”农民在农村地区的出现证明了这一主张的正确性。

从艰苦走出来的春北高产量俱乐部副主任黄文担目前收入已达十多亿越盾。他说,我从2004年开始到这里创业,十年之后创建了自己的事业,共有芒果和橘子种植面积四公顷,每年收入十多亿越盾。九年前,大量土地荒废,人民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自从实施新农村计划,政府投入电网、沥青公路、混凝土公路等,助推该地区蓬勃发展。

农民们进行农作物结构转型时,春禄县为投资建设节约灌溉系统、品种、化肥等提供30%的资助。截至目前,俱乐部36名会员耕作总面积达近80公顷,每人年均收入达四亿越盾以上。这里的许多农户每年来源于芒果、橘子的收入超过10亿越盾。

建立广阔的高产量农产品主产区并将之与应用先进科技相结合,正帮助同奈省农民快速提高收入。截至2014年,该省平均种植和水产养殖的一公顷面积的产值达近一亿越盾。从而,助力当地农民人年均收入增至3300万越盾(较2011年增长885万越盾)。

“四新”创造发展前提

截至2015年七月底,同奈省136乡中共有63乡完成新农村所有指标,57乡完成14至18项指标。该省力争到2015年底至少有三个县级单位完成新农村计划。不仅在新农村建设领先全国,而且通过新农村建设,同奈省基本上打造了“四新”即新民众、新面貌、新活力和新发展动力的农村。

在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农民们成功实现了“四除”即消除依赖等待的思想、消除单作种植、消除落后腐朽思想和弊端、消除贫困。正因为消除了“依赖等待”国家财政扶持的思想,农民已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在春禄县12万亿越盾的新农村建设投资资金中,国家财政投入仅占12%以上;在隆庆市镇,国家财政投入仅占8万多亿越盾的约9%。在全省范围内,投资总额超过62万亿越盾,其中国家投入15%,其余为调集社会化资本,其中主要靠老百姓的贡献。

同奈省人委会副主席武文正称,新农村建设的最关键问题是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真正得以提高,真正授予农民一个长久的“谋生之计”。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一批具备水平、能力且在组织生产中活跃创新的新一代农民,使之成为新发展动力。

出于上述观点,同奈省组织了许多农民去学习和参观世界上先进农业模式和经验。春禄县朗明乡的李发生先生在赴菲律宾学习玉米种植技术之后在自己近七公顷的土地上应用了所学技术。

得益于新技术,玉米产量达到了每公顷10至12吨,他因此被当地民众成为“玉米大王”。朗明乡400多户学习了李先生的模式和做法,并组建了朗明高产量俱乐部,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如今,玉米带来的收入比过去的水稻种植翻了一番。(完)

越南人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