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抗法和抗美两个伟大的卫国战争后,越南进入克服战争后果和革新时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许多成就,越南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改善。值越南竞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之际,越通社谨向读者介绍真实反映越南人宗教信仰活动的系列文章,让读者更加了解千年文献的越南宗教信仰自由。

上期:"佛教走进越南人生活之路"

南定省海后县教民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

这些日子,来到越南南定省海后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里的干部和居民积极携手共建新农村的氛围。海后县面貌焕然一新。每一所新建学校、每一间新盖房屋、每一条干干净净的水泥混凝土道路都是当地社群共同努力的成果。换句话说,这一切就是社会化的鲜明体现。

海后县海芳乡的天主教教徒占本乡人口的40%。每天大早,听到甲南教堂的钟声响起,教民们穿着讲究的礼服去教堂望弥撒,人人笑颜满面,亲密无间。

展开落实新农村建设计划两年后,海芳乡居民年均收入达1700万越盾(合约850美元)。乡里的文化家庭比率达87%以上,计划生育家庭比率达90%和95%以上的家庭使用清洁水。乡间小路已全部铺上混凝土;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校系统均达到国家标准;社会秩序稳定;教堂、教区明亮宽敞等。鲜为人知的是,5年前,海芳乡仍是海后县的一个贫困乡份。

海芳乡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武文兴说:“目前,海芳乡已达到新农村建设19个标准中的13个。之所以取得今天的结果,是因为当地人民不分宗教、不分信仰都本着万众一心,共同努力,建设家园的团结精神。教民们积极主动参加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换并田地提高生产效益,扩大行业范围,增加收入,同时捐地修路等。”

正是全面展开新农村建设计划,使全民大团结更加巩固,有宗教信仰者与无宗教信仰者之间的区别早不存在了。乡民互相学习、共同劳动,为自己家园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

离海芳乡三公里处是与众不同的海棠乡。一条自然河流,叫对河,将海棠乡划为两边,一边是教民居住的地方,另一边是无宗教信仰者的生活之地。这样对河无意中成为了一条“边界”线,将教民和无宗教信仰者分隔两边。昔日,无宗教信仰者不能与天主教教民结婚,对河两岸男女青年都遵守这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所以他们最多也只能是结交朋友,不敢相爱成亲。

海棠乡今年54岁的乡民武氏茉说:“我们可以交朋友,但绝对不能谈恋爱。对河两边男女不能结为夫妻的原因是宗教、礼仪、处事方式的不同。无宗教信仰者大多数信佛,而天主教教民每周去教堂望弥撒,不相信算命。”

不过这都是以往的事了,现在不同了,如今随着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海棠乡被选为全国试点展开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全国11个乡份之一以后,乡民的思想也明显改变了。人们都知道,尽管存在宗教、礼仪与习俗的不同,但大家都抱着繁荣与幸福的共同愿望。

海棠乡今年20岁、已嫁给对河彼岸无宗教信仰男人的教民梅氏春表示,当初她也考虑到对河两岸宗教、信仰的不同,但最后她明白了有爱情的婚姻才会带来幸福。于是,她决定嫁给她现在的丈夫,并按照男女两家的礼仪习俗举行婚礼。他们办理了结婚登记后,按照男方家的习惯,摆设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喝喜酒,然后按照女方家的习惯,两人到教堂在神父的见证下举行婚礼。结婚两年了,她现在适应了男方家庭的生活习惯,但每周末仍去教堂望弥撒。

1988年出生的阮文刚今年年初刚结婚,他的配偶就是一位天主教教民。因此,结婚之前,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学习教理。现在,结了婚,他每周末都陪妻子去教堂望弥撒。“我觉得去教堂也是很好的啊!毕竟我们的心都是向善的”,阮文刚笑着说道。

今日海棠乡的对河不再是“边界”线的了,其成为两岸教民和非教民年轻男女相爱,乡民紧密团结、共同奋斗、和谐共处的桥梁。也许这就是在融入新时期,促使一个落后的农村乡发生积极变化,让其日新月异的主要因素。(越通社)

最后一期请看:越南--各宗教和谐共处的大家庭(五)